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白头军抗清斗争

白头军抗清斗争

清初太湖地区人民的反抗斗争。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清军南下,吴江进士吴易聚众一千多人在太湖边的长白荡抗清,湖上义师纷起响应。农民和渔民领袖赤脚张三、毛二等首先率众参加起义。起义军头裹白布,人称“白头军”。白头军以农民、渔民为主力,在湖上屡败清军,曾挥师东破浙江的海盐,攻取嘉善,声威震动江南。后吴易被俘就义。余部在赤脚张三、毛二等领导下,继续战斗。他们向缙绅富人索取粮款, 名曰“打粮”、“贷饷”,对贫苦农民则公平交易,深得群众拥护。直到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才被清军镇压。

猜你喜欢

  • 威海卫之役

    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重大战役之一。黄海海战之后,李鸿章采取保船避战方针,令北洋舰队集结在威海卫(今威海市)困守。威海卫位于烟台、成山之间,与旅顺遥遥相对,拱卫着渤海门户,是北洋海军的基地之一。日军采取抄后

  • 曲阳之战

    五代时,后唐与契丹之间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天成三年(公元928年),义武节度使王都据定州(今河北定州)叛乱,后唐遣归德节度使王晏球率兵进讨。契丹所属奚部酋长秃馁率万骑驰援定州,在曲阳(今河北定州西北)

  • 勇营制度

    清代兵制之一,即将帅自招的募兵制度。乾隆以后,清朝“经制兵”八旗、绿营暮气日深,国家有事即招募乡勇,组成勇营,其兵士称“勇”。咸丰以前,勇营均属临时招募性质,以补用兵时绿营兵力之不足。兵事一过,即行遣

  • 春秋

    时代名,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记事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起,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481年)止。旧史一般以鲁隐公元年为春秋时代的开始,但对于春秋结束的年代,因为涉及到对战国起年的不

  • 杯酒释兵权

    宋初解除禁军宿将兵权的事件。太祖赵匡胤称帝建国后,深恐五代以来武将拥兵禅代拥立的事件重演,锐意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遂接受谋臣赵普之议,收禁军宿将之兵权。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春,先后黜殿前都点

  •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简称《十九信条》。清政府为挽救垂危的统治而颁布。武昌起义爆发,湘、陕等省相继响应,清政府受到极大震动。1911年10月29日(宣统三年九月八日)驻滦州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与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等联名

  • 三司

    或为官称,或为官署名,历代不同。①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②唐代重要刑狱由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官会审,称为三司;③唐末、五代、北宋最高财政机构。合盐铁、户部、度支为一,统筹总掌全国财政。号为三司

  • 郝散、郝度元反晋

    西晋时匈奴族人的反晋斗争。西晋政权残酷统治内迁的少数民族,迫使各族人民不断进行反抗斗争。元康四年(公元294年),匈奴人郝散在上党(今山西长治北)率众举行起义,攻杀当地长吏。不久,起义军被官军战败,郝

  • 清王伦起义

    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5年)年间山东人民起义。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山东清水教(白莲教的一支)首领王伦提出反对官府“额外加征”的口号,领导寿张农民举行起义。起义军攻下寿张,又攻占了堂

  • 赵灭中山

    古代白狄别族所建立的鲜虞国(其都城在今河北正定东北四十里新城铺),战国时称为中山国。战国初,中山武公建都于顾(今河北定州)。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魏文候灭中山国。不久复国,中山桓公徙都灵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