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康熙捉鳌拜

康熙捉鳌拜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顺治帝死,其第三子玄烨即位,即康熙帝,时年仅八岁,国家政务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个辅政大臣掌管。其中索尼老病,遏必隆软弱,苏克萨哈势力小,又与鳌拜有矛盾,只有鳌拜最为跋扈。他依仗权势,专权横行,经常在康熙面前“施威震众”,而且多次背着康熙“出矫旨”,事事凌驾于其他辅臣之上,俨然成了清朝的太上皇。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玄烨亲政,鳌拜仍把持权力,不肯归政。鳌拜专权跋扈的行径威胁了康熙的地位,同时也驱使各种反对势力迅速地集结到康熙一边,寻求保护。康熙八年五月,康熙与吏部右侍郎索额图等设下计谋,在宫中事先埋伏布库少年,当鳌拜单身入宫时,把他逮捕,并将其心腹党羽一网打尽。

猜你喜欢

  • 景教

    唐代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由叙利亚人阿罗本等教士经波斯来中国传教,公元638年建波斯寺,后称大秦寺,时有教士二十一人,后向全国发展。武宗灭佛时,该教亦遭波及,教士二千

  • 南朝

    时代名。从公元420年刘裕建宋,到公元589年陈朝灭亡,我国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 宋朝

    朝代名。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所建。归德军旧为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为赵氏发迹之地,因建国号为宋。共历十八帝,三百二十年。分为北宋、南宋两个阶段。北宋建都于东京(

  • 涪陵之祸

    宋太宗与皇弟廷美(本名光美)争夺皇位的斗争。太宗继位后,先后封皇弟廷美为齐王、秦王,加中书令、开封尹,貌似尊宠而实甚猜忌。及太祖子德昭自杀,德芳暴卒,廷美始不自安。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太宗亲

  • 平定李锜

    德宗时,李锜曾任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诸道盐铁转运使等职,后转任镇海(治今江苏镇江)节度使。宪宗即位,欲削方镇,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罢李锜节度使之职使之任尚书左仆射,以御史大夫李元素代之。李锜称病

  • 南宋

    宋朝之后段。参见“宋朝”。

  • 清末编练三十六镇新军计划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开始编练新军。《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巩固其垂危的统治,编练新军成为“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在北京设练兵处,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袁世凯为会

  • 弼德院

    清末官署名。1911年(宣统三年)清政府仿行宪政成立责任内阁,为总揽国政的最高机关,但又恐其职权过重,另设弼德院,规定“该院权限与内阁相为维系”,名为“用备顾问”,实则以为制约。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

  • 天下兵马大元帅府

    辽代最高军政机构。辽以北枢密院为主管军政的机构。但习惯上又往往以太子、亲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和副元帅,总领全国军政。置天下兵马大元帅府为其办事机构,其下有大元帅府、都元帅府、大详稳司、诸路兵马统署司等机

  • 范缜论神灭

    范缜为齐梁之际人,出身寒门,博通经术,尤精《三礼》。南齐永明年间,为宰相肖子良宾客。肖子良笃信佛教,招揽宾客,于西邸大讲佛经。范缜对佛教深恶痛绝,与肖子良进行激烈争论,驳得肖子良哑口无言。范缜写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