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贺

李贺

①刘瑞莲著。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为《中国文学史知识丛书》之一种。本书简略地介绍了李贺的短暂生平及其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成就。首先介绍了李贺所处的时代;其次介绍了李贺的生平事迹,从他的早年生活写到他从洛阳至长安的经历,写了他在长安任奉礼郎三年的辛酸,写了他客游潞州的不得志,一直写到诗人不幸早逝;然后介绍了李贺诗歌进步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艺术成就,介绍了李贺诗歌的渊源和影响;最后小结,特别指出了李贺的局限和不足。②吴企明著。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为《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之一。本书简略地介绍了李贺所处的时代和诗坛状况,介绍了李贺的家世、家园和少年时代,以及遭谗落第、长安三载、昌谷闲居、南北游历直至去世的大致经历,而后对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艺术渊源及在文学史上的影响予以评述。叙述简明扼要,文字通俗易懂。

【生卒】:790—816

【介绍】:

唐代诗人。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家居福昌昌谷,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孝王李亮后裔,常自称“宗孙”、“诸王孙”。父晋肃曾在蜀地为“边上从事”,后又任陕县令,与杜甫家有“姻娅”之亲。元和二年(807),贺应河南府试,因文才出众获解,有妒其才者毁之,谓父名晋肃,当避讳不赴进士举。韩愈为之作《讳辨》,支持他入京赴试,然终未及第。五年(810)春,再度入京,以门荫仕为太常寺奉礼郎,位卑职微,饱尝官场冷遇,日夕处于怀才不遇的苦闷中。在京任职期间,与权琚、杨敬之、王参元、沈亚之、沈述师等人交往甚密。七年(812)春,因病辞官,怀着抑郁心情离开长安,返归昌谷闲居。翌年,为谋求出路,施展抱负,北上潞州依友人张彻。但理想难以实现,度过了三年寄人篱下的生活后,于元和十年(815)毅然告别张彻,南下探视任职于和州的从兄,并先后到过金陵、吴兴、甬东等地漫游。此行,扩大了诗人的视野,他写下了不少反映江南风物的诗作。南北游历并不能改变诗人的景况,难以消除心头的孤愤沉郁,再加上体弱多病,于元和十一年(816)返回故里后便过早地离开人世,年仅二十七。

贺早慧,聪颖过人,写诗刻苦,常骑驴,背古锦囊,遇有所得,随即书投囊中,暮归足成之,其母辄云:“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长吉诗揭露并抨击叛乱藩镇和擅权宦官的祸国罪行,贵族官僚集团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腐朽生活,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抒写自身和友朋的不幸遭遇,反对神仙迷信,宣扬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表现出诗人关心唐王朝国运、社会进步和同情民生疾苦的思想感情。唐人赵璘因话录》评其诗“多属意花草蜂蝶之间”,是不符合长吉诗的创作实际的。诗人能熔铸古今,兼取众长,上攀屈、曹,追踪李、杜,出入韩门,也善于汲取汉魏南北朝乐府的营养;他又能独辟蹊径,勇于创新,从而形成其诗瑰诡奇丽、幽峭凄清的独特风貌,在中唐诗坛上别开生面。杜牧《李长吉歌诗叙》以“云烟绵联”、“风樯阵马”、“时花美女”、“鲸呿鳌掷”喻其诗境,非常贴切。李贺好用“鬼”、“血”等字眼,常写幽凄的意境、给人阴森的感觉,某些诗句过于秾丽、雕琢和晦涩,因而宋人目其为“鬼才”(《永乐大典》卷八二三引宋祁《朝野遗事》),潘德舆还诋之为“诗之妖”(《养一斋诗话》)。长吉诗这些优缺点,都给后世带来深远影响,追慕、效学其诗风的人很多,严羽《沧浪诗话》“诗体”门特标举“李长吉体”,元代盛行长吉体,宋人作词、元人作曲,还多喜从长吉诗中汲取字面。《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贺集》五卷,《郡斋读书志》著录《李贺集》四卷,外集一卷。后世刻本很多,如董氏诵芬室影刻北宋宣城本、宋蜀刻本、铁琴铜剑楼影刻蒙古本、马炳然复刻元复古堂本等。又有评注本多种,如宋吴正子注、刘辰翁评点本,明徐渭、董懋策注本,明曾益注本,清姚佺等《昌谷集句解定本》,清陈本礼《协律钩玄》等,以清王琦、姚文燮、方扶南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最为通行。李诗今有叶葱奇疏注,刘衍证异。事迹见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四三。有李贺年谱多种,以朱自清《李贺年谱》和钱仲联《李长吉年谱会笺》较为通行。吴企明编有《李贺资料汇编》。

【生卒】:790—816

【介绍】: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因家居福昌之昌谷,故或称其为“李昌谷”,其诗集或称为“昌谷集”。贺为唐高祖李渊叔父郑王李亮之后,非嫡系。李唐皇室以陇西成纪为郡望,故贺常自称曰“陇西长吉”、“刺促成纪人”。本欲应进士试,排挤者谓其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不能应举,对他打击甚巨。后在京城做了三年奉礼郎小官,郁郁不得志,回到故乡,又到潞州求职,希图有所作为,亦不如愿。在贫病交加之中,病逝于家乡,年仅二十七岁。他是著名的苦吟诗人,其母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耳!”李商隐撰有《李贺小传》,称“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故又称之为“长爪郎”。新、旧《唐书》有传。现存诗240余首,有《李长吉歌诗》行世,《全唐诗》编为5卷。李贺诗或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或抨击藩镇割据的罪恶,或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抒发怀才不遇的忧愤,大多都能“深刺当时之隐,切中当时之弊”(姚文燮《昌谷诗序》)。在艺术上“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杜牧《李贺集序》),刻意追求创新,想象丰富,立意新奇,辞藻瑰丽,形成了奇崛幽峭、秾丽凄清的独特风格。但某些篇章也过分晦涩难懂。

猜你喜欢

  • 薛公

    ①指战国齐靖郭君田婴。田婴为齐威王少子,相齐十一年,封于薛,故称。事见《史记·孟尝君列传》。韩翃《田仓曹东亭夏夜饮得春字》:“薛公门下人,公子又相亲。”②指隋代薛道衡。张九龄有《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

  • 茯苓

    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可入药,有镇静、利尿等功效。《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故后常借以咏松树以及隐士或修道者。戴叔伦《赠鹤林上人》:“日日涧边寻茯苓,岩扉常掩凤山青。”刘商《酬道

  • 廖齐

    【介绍】:见廖匡齐。

  • 象箾

    传说为周文王时代的乐舞。亦泛指皇家乐舞。张昭《观德舞》:“星俎云罍兼鲁礼,朱干象箾杂巴渝。”

  • 千金买赋

    指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罢退而复得亲幸之事。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

  • 王龙标诗集

    诗集。唐王昌龄撰。自唐宋以来,公私书目未见著录是集之名者,仅明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卷下著录《王龙标集》七卷,但未见传本。此当取昌龄曾贬龙标尉而名之耳。此本前后无序跋、无总目。卷一有昌龄小传,编诗四十

  • 唐唐

    广大;浩荡。李咸用《春雨》:“湿尘轻舞唐唐春,神娥无迹莓苔新。”

  • 赵飞燕

    西汉成帝时赵皇后,善歌舞,体态轻,故称赵飞燕。后用“赵飞燕”泛指得宠妃嫔、歌舞伎。李白《怨歌行》:“宁知赵飞燕,夺宠恨无穷。”权德舆《放歌行》:“双鬟美人君不见,一一皆胜赵飞燕。”

  • 孙佺

    【介绍】:字麟德,汝州郏城(今河南郏县)人。曾官主客员外郎,延和(712)时为左羽林大将军、幽州都督。封会稽公。后征奚时战败被杀。《全唐诗》收诗1首。

  • 须索

    必须,须要。《敦煌曲子词·洞仙歌》:“拟铺鸳被,把人尤泥,须索琵琶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