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介绍】:

柳宗元作于被贬永州时期。超师,永州僧人。禅经,即佛经。唐代佛教特别是禅宗盛行。柳宗元好佛。这首诗就是写他读经悟道的感受。首四句写他晨诣僧院,汲井洗漱,清心拂尘,捧读佛经,何其诚敬!中四句写其读经有得。最后六句,写他由观赏超师院中宁静恬淡之景,顿悟禅理,其怡悦之情难以言说,真如陶渊明说的那样:“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二十首》其五)宋人范温称“其本末立意遣词,可谓曲尽其妙,毫发无遗恨者也。”(《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九引《诗眼》)元好问亦赞其“深入理窟,高出言外”(《木庵诗集序》)。

猜你喜欢

  • 灵祐

    【生卒】:771—853【介绍】:唐代僧人。俗姓赵。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二十岁左右,出家为僧。后游天台,遇寒山、拾得指点,往新吴百丈山谒怀海,顿悟佛法。元和末,居潭州大沩山,建同庆寺。大中七年(

  • 夫子

    古代对男子的敬称。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

  • 南风薰

    相传舜帝创制五弦琴,作《南风》之歌,其词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见《礼记·乐记》、《史记·乐书》。后用以指帝王之歌。亦用为咏帝王体恤民众的典故。李《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诗一章章十六句》

  • 八威

    道教以八卦配八方,八卦神即八方神,曰“八威”。见《黄庭内景经·黄庭》。吴筠《游仙二十四首》之二三:“八威先启行,五老同我游。”

  • 为是

    因为是;为的是。刘禹锡《踏歌行四首》之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魏承班《玉楼春》词之一:“好天凉月尽伤心,为是玉郎长不见。”

  • 缑山

    即缑氏山。常用作典故。①指仙界或修道之所。于鹄《送宫人入道归山》:“定知别后宫中伴,应叫缑山半夜钟。”②咏笙。卓英英《理笙》:“因思往事成惆怅,不得缑山和一声。”③咏太子辞世。权德舆《赠文敬太子挽歌词

  • 延沼

    【生卒】:896—973【介绍】:五代高僧。沼,一作昭。俗姓刘。馀杭(今属浙江)人。出家于越州镜清寺。至襄州华严院,诣南院守廓而悟禅旨。后住汝州风穴寺,世称风穴和尚。开宝六年(973)卒。《宋史·艺文

  • 举烽

    西周幽王昏庸荒淫,宠幸妃子褒姒,为讨得褒姒欢心,多次点燃危急时召集诸侯救援的镐京烽火台,失信于诸侯。后西戎来犯,再举烽火则诸侯不至,国破被杀。见《史记·周本纪》。后或以“举烽”为咏女宠之典。罗虬《比红

  • 伍唐珪

    【介绍】:唐末进士,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出身贫寒,一生坎坷未仕,终老山乡。《全唐诗》存诗3首。

  • 早秋三首

    【介绍】:许浑作。三首皆写早秋景色,自叹迟暮贫病。第一首写得最好。首联渲染早秋萧瑟凄清气氛,中二联则从上下远近各个不同角度描绘早秋之景,俯察仰观,近看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全是秋声秋色。末联用典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