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人物>王衍

王衍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素园。崇祯时自称百岁老人。戏作墨菊,酣墨点缀,飞舞天成。


【生卒】:899—926

【介绍】:

五代时前蜀国君,字化源,旧名宗衍。王建幼子。有才思,好靡丽之辞。初封郑王。十八岁嗣位,史称后主。年少荒淫,委政宦官,日夜酣饮,为后唐所灭,被诛。在位八年。史称前蜀后主。


【生卒】:485—536

【介绍】:

北魏琅玡临沂人,字文舒。王诵弟。由著作佐郎累至廷尉卿、度支七兵二尚书、太常卿,出为散骑常侍、西衮州刺史。至任未几,为尔朱仲远所擒,久乃获释还洛。官至侍中。卒谥文献


【生卒】:256—311

【介绍】:

西晋琅邪临沂人,字夷甫。王戎从弟。初为太子舍人。累迁黄门侍郎。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义理不安,随即更改,时人称为“口中雌黄”。赵王伦杀贾后,衍以贾氏戚党,被禁锢。及伦篡位,衍佯狂斫婢以自免。“八王之乱”中累居显职,官至尚书令、司空、太尉。不以经国为念,专谋自保。司马越以为太傅军司。怀帝永嘉五年,越卒,衍为石勒所俘,因劝勒称帝,欲求自免,被勒所杀。


【生卒】:256-311

字夷甫,王戎族弟。初仕为太子舍人,累至司徒、司空。“八王之乱”时,依附东海王越,建议司马越退保江南。司马越死,推为元帅,率众撤往江南,途中被石勒军包围,全部被坑杀。好老庄之学,终日清谈,善玄言,时人称之“一世龙门”。


【生卒】:?-926

原名宗衍,后去“宗”,字化源,五代前蜀国主王建幼子。以母宠得立为太子,公元918年继父位称帝。在位期间,委政于大臣及宦官,耽于酒色,屡兴土木。后唐同光年间郭崇韬伐蜀,兵败后出降,前蜀亡,不久被杀。(,参见《新五代史》)


【生卒】:485-536

字文舒,诵弟。初为著作佐郎。庄帝时,为西兖州刺史。被尔朱仲远俘获,敬其家声,令骑牛从军。后得还洛。东魏初,位侍中。天平三年卒。谥文献。(,参见《北史》)


【生卒】:256—311

【介绍】:

西晋琅邪临沂人,字夷甫。王戎从弟。初为太子舍人。累迁黄门侍郎。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义理不安,随即更改,时人称为“口中雌黄”。赵王伦杀贾后,衍以贾氏戚党,被禁锢。及伦篡位,衍佯狂斫婢以自免。“八王之乱”中累居显职,官至尚书令、司空、太尉。不以经国为念,专谋自保。司马越以为太傅军司。怀帝永嘉五年,越卒,衍为石勒所俘,因劝勒称帝,欲求自免,被勒所杀。


【生卒】:256-311

字夷甫,王戎族弟。初仕为太子舍人,累至司徒、司空。“八王之乱”时,依附东海王越,建议司马越退保江南。司马越死,推为元帅,率众撤往江南,途中被石勒军包围,全部被坑杀。好老庄之学,终日清谈,善玄言,时人称之“一世龙门”。


猜你喜欢

  • 司马防

    【生卒】:149—219【介绍】:东汉河内温人,字建公。性质直。少仕州郡,历迁洛阳令、京兆尹。后年老,拜骑都尉,闭门自守。教子严,诸子虽已成人,不命之坐则不敢坐,不指所问则不敢言。

  • 邵谊

    【介绍】:明徽州府休宁人,字思宜,自号瓜圃锄云。洪武初以文学举,以母老乞就养,授本县县学训导,旋调歙县。善篆隶,工山水,尤精梅菊。

  • 胡光墉

    【生卒】:1823—1885【介绍】:清浙江仁和人,字雪岩。幼贫苦,辗转入浙江巡抚王有龄幕,办理粮械事。同治初以献所储粮谷作军饷,受左宗棠赏识,命总理粮台。得其支持贸易日益发达,遂富甲天下,并被保荐为

  • 包整

    【介绍】:宋宣州泾县人,号南堂居士。嗜学孝友,教子方严。家贮书为万卷堂。兄弟子侄聚居八十余年。

  • 徐悱

    【生卒】:?-524字敬业,勉第二子。幼聪明,能作文。初为著作佐郎,累迁太子舍人、中书舍人,掌书记。官至晋安内史卒。(,参见《南史》)【生卒】:?—524【介绍】:南朝梁东海郯人,字敬业。徐勉次子。幼

  • 朱纶

    【介绍】:明南直隶苏州人,字理之。善画山水。与同里唐寅同为弘治、正德间人。

  • 耶律奴瓜

    字延宁,太祖异母弟苏孙。力大,善驯鹰隼。统和四年(986),以黄皮室糺都监,从破宋将杨继业,加诸卫小将军,迁黄皮室详稳。后历东京统军使、南府宰相。二十一年,伐宋,擒王继忠于望都。开泰初,加尚父。【生卒

  • 郭祖深

    南朝齐、梁时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以客从萧衍自雍州起兵,入梁,历迁南梁郡丞、后军行参军。曾舆榇上书,极言朝政弊端,武帝嘉其正直,擢为豫章钟陵令。后迁为南津校尉,居职公严清刻,令行禁止。【介绍】:南

  • 杜春

    【介绍】:唐京兆人。德宗贞元中,官吉州刺史。十四年,迁邕管经略使。

  • 刘崇

    【介绍】:五代时徐州萧县人。朱温微时,常傭力于崇家。及即位建后梁,召崇用之,历殿中监、商州刺史。崇母以抚养恩,号为“国婆”。徐、宋之民谓崇家为“豢龙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