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龙笛

龙笛

蒙古族、满族传统吹管乐器。亦称龙头笛。起海于元朝以前,为民间乐器,以木制或竹制。元代,纳入宫廷乐器。《元史·礼乐志》载:“龙笛,制如笛,七孔,横吹之,管首制龙头,衔同心结带”。其后仍在民间流行。清代亦作为宫廷乐器,两端雕有龙头和龙尾,多木制。民间用龙笛不雕饰龙头、龙尾。蒙古族习惯于管上端结红丝花带,满族则习惯于管下端系红丝结花带。今流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山西等地,用于伴奏、合奏和独奏,亦是二人转、二人台的主要伴奏乐器。

猜你喜欢

  • 卫征和硕齐

    卫拉特蒙古辉特部首领。伊克明安氏。阿勒达尔和硕齐子。驻牧塔尔巴哈台。向为策妄阿拉布坦倚任。康熙六十一年(1722),拉藏汗子噶尔丹丹衷被杀后,娶其妻博托洛克。与罗布藏舒努过从甚密。雍正中,舒努投奔土尔

  • 花山节

    苗族传统节日。又称采山坪、采花山、跳花山等。贵州西部、四川南部、云南东南部较为盛行。是隆重节日之一。节期各地不一,有的在农历正月,有的在五月或七月。行期可达10余天,连续在几个花山的广场上进行活动。贵

  • 伊儒宝得

    蒙古语音译。“伊儒音”意为“普通”、“一般”,“宝得”意为“大牲畜”。蒙古僧俗封建主向属下牧民定期征收的一种赋税。每年春秋两期以※“宝得”为单位征收。征收赋税不是根据属民是否能承担,或承担的轻重,而是

  • 恩拜

    僜语音译。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长屋内的各小房间。内设火塘,为家族公社时期各小家庭的生活用房。 见“恩冬”(1868页)。

  • 罗慎

    彝族张兴癸、杞彩顺家谱作此名。即“逻盛”(2062页)。

  • 善福寺

    见“真寂庙”(1819页)。

  • 爱哈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叆河卫,并将永乐七年(1409)所设爱河卫作爱哈卫。

  • 镇西厅

    见“八儿思阔”(26页)。

  • 辉特下后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二十年(1755),辉特台吉达玛璘从叔父罗卜藏率众归清,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初随杜尔伯特部驻牧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后定牧于科布多北

  • 多尔济达尔汉诺颜

    ?—1660清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博尔济吉特氏。世居翁牛特地方。原系蒙古察哈尔汗之宰桑。天聪八年(1634)八月,察哈尔林丹汗败亡后,与噶尔马等率6千人来归,授一等梅勒章京世职。崇德六年(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