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
侗族地区独特的建筑物。又名“古楼”、“楼”、“百”。因楼内置鼓得名。明代已出现,今存者多分布于黎平、榕江、三江、通道、龙胜等县,均系清代所建。多位于寨子中央,为群众聚众议事、交流集会和夏夜纳凉之所。高3—4丈,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宝塔,下部为亭阁,均为正方形。楼檐选奇数,有五、七、九层不等。整幢建筑描龙画凤、雕花刻草,华丽异常。鼓置楼顶端,由寨老掌管,有事则击鼓聚众,于楼内议事;遇有敌人入侵,则击鼓告警,诸寨闻声救援。今存“增冲鼓楼”、“龙坪鼓楼”等都极具特色,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侗族地区独特的建筑物。又名“古楼”、“楼”、“百”。因楼内置鼓得名。明代已出现,今存者多分布于黎平、榕江、三江、通道、龙胜等县,均系清代所建。多位于寨子中央,为群众聚众议事、交流集会和夏夜纳凉之所。高3—4丈,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宝塔,下部为亭阁,均为正方形。楼檐选奇数,有五、七、九层不等。整幢建筑描龙画凤、雕花刻草,华丽异常。鼓置楼顶端,由寨老掌管,有事则击鼓聚众,于楼内议事;遇有敌人入侵,则击鼓告警,诸寨闻声救援。今存“增冲鼓楼”、“龙坪鼓楼”等都极具特色,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见“中国犹太人”(297页)。
见“长春府”(368页)。
西夏粮仓名。西夏时期常于产粮地设窖藏储粮食。如桃堆平(今陕西横山县境)储粮达数百万石。粮窖密密相连,可达数里。
即“完颜昂”(1144页)。
?—526北魏宗室。因避唐高祖讳,又作元深,字智远。鲜卑元氏(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玄孙,广阳王元嘉子。永平四年(511),父卒,袭爵。孝明帝(515—528年在位)初,任肆州刺史,预行恩信,族人便
书名。清廷镇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文书汇编。420卷。清奕訢(1833—1898,爱新觉罗氏,字静轩,道光帝侄,满族)领衔总裁,朱学勤(字修伯,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汉族)等总纂。据地方官员奏报及清廷谕旨
见“元宏”(226页)。
毛南族传统风味食品。毛南语称“腩酸”、“瓮煨”、“索发”。流传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及邻县毛南族聚居区。毛南人“百味用酸”,此三味食品最受欢迎。“腩酸”即酸肉,将猪肉或牛肉切成薄片,盐渍两三天,与蒸熟
古地名。即今甘肃西和县西南洛峪集。前仇池国君主杨茂搜(296—317年在位)置。后仇池国君杨玄(425—429年在位)、杨保宗(429年在位)时曾镇据该地。北魏太平真君(440—451)年间,置骆谷戍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述垒为辽太宗※永兴宫下之一瓦里。又,是宫下有一瓦里名“述垒轸”;辽太祖※弘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