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术

阿术

1227—1281

元朝大将。又译阿述。兀良哈氏。蒙古国开国功臣※速不台孙,都元帅※兀良合台子。以智勇著称。宪宗(1251—1259年在位)初期,随父征西南夷,平大理,破白蛮、乌蛮诸部,降安南,皆有战功。八年(1258),随父配合宪宗、忽必烈二路军攻南宋,连破贵州、象州,入静江府,破辰、沅2州,直抵潭州(今湖南长沙)。中统元年(1260),世祖即位后,掌宿卫事。二年,率军援涟水,退宋军。次年,征李璮,以功封征南都元帅,开府汴梁(今河南开封)。至元元年(1264),略地两淮。四年起,连攻南宋重镇襄阳、樊城,筑垒堡,断宋援军,相继败宋将夏贵、范文虎、张顺、张贵援军。十年,破樊城,收降襄阳。次年,奏请大举攻宋,与伯颜、阿里海牙同掌军。进荆湖行省平章政事。相继拔沙洋、新城、复州、汉阳、鄂州。十二年,降黄、蕲、江、池等州,继破两淮镇将张世杰、孙虎臣水军于焦山,以功拜中书左丞相。次年,降扬州、泰州,执李庭芝、姜才等宋将,两淮悉平,以功赐泰兴县2千户为食邑。十四年,受命北伐叛王昔里吉等。十七年,巡历西边,防御叛王海都、笃哇。至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病卒,追封河南王。皇庆初年,元仁宗命河南行省建祠以志其功。

猜你喜欢

  • 前秦世祖

    见“苻坚”(1340页)。

  • 孟定路军民总管府

    元明傣族土司。唐为茫蛮部重要分布地,元明为傣族先民百夷所居。元至元(1264—1294)中,立孟定路,隶大理金齿等处宣慰使司。治所即今云南耿马县西孟定。总管府建置年代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及三十

  • 耶律恕

    1088—1156辽末投金将领。字忠厚,本名耨里。契丹族。出身辽皇族。史载其为人谨愿有志,喜读书,通契丹大小字。早年仕辽,保大二年(1122)三月,与同知殿前点检事耶律高八共降金。为先锋从伐宋。天会十

  • 达拉那达

    见“迈达哩胡土克图”(742页)。

  • 江格尔

    书名。卫拉特蒙古民间长篇英雄史诗。亦作《江嘎尔传》。与《格斯尔》、《玛纳斯》被称为我国游牧民族三大史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学遗产。一般认为其某些篇章产生于原始公社末期或阶级社会初期阶段,最初在“林木中

  • 保住

    明朝军官。亦译巴珠,汉名杨效诚。蒙古族。初为把都帖木儿(吴允诚)部将,居甘肃塞外。永乐三年(1405),受明将宋晟招抚,随同把都帖木儿等投明朝,赐姓名,授都指挥佥事。奉命居凉州(今甘肃武威)耕牧守边。

  • 玛甲玛

    傈僳语音译,亦称“玛甲伯”,意为“为死者指路”。旧时云南怒江等傈僳族祭奠死者的仪式之一。当有人去世时,丧家用猎枪向天空鸣放三枪以报丧,同村寨的人听到枪声便自觉前去帮办丧事。先替死者洗澡、梳头和换新衣服

  • 郎慈苗

    苗族之一支。居住在贵州威宁一带。有产翁坐褥习俗。父母将死俟气初绝时,将头扭向背后,谓之好看后人。今已无此习俗。详见“苗族”(1335页)。

  • 和春

    ?—1860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赫舍里氏。字雨亭。道光间,历任护军参领、参将、副将等职。咸丰元年(1851),随向荣至广西镇压太平军,擢总兵,赏“铿色巴图鲁”名号。二年,援桂林,力战解围,加提督衔

  • 铁利故地

    勿吉(靺鞨)族铁利部所居之地。铁利部原为勿吉诸部之一,后为黑水靺鞨16部中的一部。渤海盛时役属于渤海,渤海于其地置铁利府,史称府设其故地。所在,旧误以为在承德县(今辽宁沈阳市)西北,今一般认为在今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