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川城
古地名。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曹魏时,拓跋鲜卑部之拓跋力微因遭西部大人侵扰,属众离散,遂投依没鹿回部大人窦宾。与宾共攻西部,宾兵败失马,力微便以己所乘骏马给之。宾感其相助之恩,准其北居此地。北魏天兴二年(399),拓跋 举兵分三路击高车,常山王拓跋遵从东道出长川,即此。泰常三年(418)正月,太宗拓跋嗣在此诏护高车中郎将薛繁统高车、丁零十二部大人率众北略。
古地名。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曹魏时,拓跋鲜卑部之拓跋力微因遭西部大人侵扰,属众离散,遂投依没鹿回部大人窦宾。与宾共攻西部,宾兵败失马,力微便以己所乘骏马给之。宾感其相助之恩,准其北居此地。北魏天兴二年(399),拓跋 举兵分三路击高车,常山王拓跋遵从东道出长川,即此。泰常三年(418)正月,太宗拓跋嗣在此诏护高车中郎将薛繁统高车、丁零十二部大人率众北略。
1807—?清代拉卜楞寺高僧。藏族。出生于息居噶波当地方。被确认为岗卡·旺智坚参之转世。在达隆·洛桑丹白尼玛活佛前出家。14岁至达隆寺,后入拉卜楞寺经院学习。能熟背《般若论》及《现观庄严论明义释》,参
见“思州宣慰司”(1659页)。
古籍名。亦作《交趾异物志》、《南裔异物志》。1卷。东汉议郎杨孚撰。主要记述岭南地区各种特有的动、植物的形状、习性和矿物资源等等。原书已佚,但后世多有收辑,对研究古代岭南风物颇有价值。
见“兀者揆野木千户所”(113页)。
515—562西魏、北周大臣。字盛乐,亦作盛洛。先世为匈奴族,后居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南)。父初真,母宇文泰姐建安长公主。11岁丧父,依托舅氏,效力帐下,为泰所爱,博延儒生,教以书传。北魏永熙三年(5
元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元至正(1341—1368)年间置(一作永乐五年由明玉珍所设宣抚司改置,下辖东流和臈壁峒两蛮夷官司),治今湖北来凤县西南。明洪武四年(1371),安抚使田驴蹄归附,令袭原职。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诺伙家支的首领。有两种:一称“德古”,意为“善于辞令的尊者”,是诺伙奴隶主专政的执行者、地位较高;一称“苏易”,意为“为大家办事的尊者”,地位低于前者。“德古”须熟悉家支谱系和历史典
金、元村社吏役。金代农村中乡置里正,村设主首。300户以上村社设4人,200户以上设3人,50户以上设2人,50户以下设1人,协助里正禁察非法之事。元代农村一般分置乡、都二级,乡设里正,都设主首,负责
旧时撒拉族社会组织。流行于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其来源,一说“四房”统指※上六工的韩姓撒拉人,因始祖※尕勒莽之孙神宝世袭“达鲁花赤”(镇守官)后,于明初取汉姓为韩宝,撒拉族人视韩姓为嫡系,“
约1916—1937民国初四川彝族土司。又名阿郭日哈,小名都四四(系都龙光第四妻所生),俗名都小官。都龙光之子。少年即任阿都正长官司兼副长官司(治今四川凉山州普格县西北鱼水坡)长官。时逢军阀割据,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