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酥油花灯会

酥油花灯会

藏语称“美多却杰”,意为“摆花节”。藏族传统盛会。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等地。每年藏历正月十五举行,故又称“正月十五灯节”。始于明永乐七年(1409)正月十五日,时宗喀巴创办拉萨※传召法会,为文成公主带到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像供奉酥油花,遂沿袭成习。清代此灯花会已相当盛行。每年是日夜晚,拉萨、西宁等城市各寺院皆点燃用加色酥油捏制的各种人物、花木、鸟兽形象,做成酥油花灯,搭起陈列酥油花的花架,沿街点燃,供人观赏。届时,藏族群众盛装前往,载歌载舞,欢度节日。以青海塔尔寺的酥油群塑最著名,甘肃拉卜楞寺、甘孜理塘寺及云南迪庆各大寺院的灯花会很可观。显示出藏族人民造型艺术方面的才能。解放后,增添了现实生活题材。

猜你喜欢

  • 者亦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占尼河卫,并说清代有占尼河,在吉林城(今吉林市)西南570余里,西南流。

  • 吐护真

    见“贺真城”(1778页)。

  • 前锋营

    清代征战、禁卫军之一。遴选八旗满洲、蒙古兵丁之最精锐者组成。 (1)顺治元年(1644),八旗噶布什贤超哈分左右翼,编为两营,设“噶布什贤(前锋)噶喇衣(翼的)昂邦(总管)2人分统。十七年(1660)

  • 归绥县志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郑裕孚编纂。民国二十三年(1934)成书。铅印。1函3册。卷首有绥远省全图、归绥县全图、归绥城郊图。全书分14目,即:舆地、建置、民族、经政、学校、神教、党务、产业、职官、选举

  • 丽土之狄

    春秋时众狄之一部。亦作骊土之翟。分布于今山西晋城县南。丽土指骊戎故地。骊戎原居于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后迁至今山西晋城县南。晋献公五年(前672),晋灭骊戎,众狄入居骊戎故地,故称。周襄王十六年(晋

  • 南村辍耕录

    书名。简称《辍耕录》。陶宗仪撰。30卷。作者于元末投考进士不中,隐居松江,耕读自适。当杂采前人笔记所载及本人亲身闻见之事,随手笔录,后编次积稿,共得382条,以成是书。所记“上自廊庙实录,下逮村里肤言

  • 马德新

    1794—1874清代伊斯兰学者。字复初。云南太和(大理)人。回族。元云南平章政事赛典赤,瞻思丁第二十一世孙。祖上世习伊斯兰教经典,幼年随父习阿拉伯文、波斯文。后赴陕西随著名经师周大阿訇攻读伊斯兰教经

  • 忽里勒台

    蒙古语音译,又作“忽里台”、“忽邻勒塔”、“忽鲁勒台”、“忽邻勒台”等。《元朝秘史》释为“聚会”。原为氏族部落内部的族众会议。随着阶级分化,那颜贵族阶级的形成,逐渐演变成氏族部落首领、显贵上层参加的议

  • 钦德

    见“痕德堇可汗”(2104页)。

  • 西藏交涉略史

    书名。谢彬著。1卷9章。论述自清光绪二年(1876)英人马嘉里在云南被杀,英国迫清政府订立《烟台条约》附款《另议专条》(有关西藏的不平等条约)始,至民国八年(1919)中英关于藏案之交涉经过。包括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