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五执政理事

蒙古五执政理事

明代蒙古图们汗(土蛮)任命的执政大臣。嘉靖三十七年(1558),蒙古左翼察哈尔部的图们汗即位后,力图以和平方式统一分裂割据的蒙古各部,恢复大汗对全蒙古的统治,于万历初年(约1576—1582年之间),召集东蒙古6万户会盟,“传示大政”(颁布※《图们汗法典》等),并任命察哈尔部的※脑毛大(阿穆岱鸿台吉)、内喀尔喀巴林部的※速把亥(卫征索博该)、鄂尔多斯部的※切尽黄台吉(库图克台彻辰鸿台吉)、阿苏特部的※哑速火落赤(诺木达喇古拉齐诺延)和土默特部的※扯力克(楚噜克鸿台吉)等5名强有力的首领“执政理事”,执行其大政方针。图们汗因此被称为“札萨克图汗”。同时又利用藏传佛教噶玛派加强其权威。这些措施对加强各部之间的联系,以统一的法令协调各部的行动起了一定作用,曾对明朝、女真、甘青各族和卫拉特(瓦剌)构成威胁,但由于右翼势力强大,俺答汗等首领并不服从其指挥,故未能统一蒙古各部。速把亥、切尽黄台吉相继去世后,也未重新任命其他执政大臣。图们汗去世后,此事亦告终。

猜你喜欢

  • 车尔布

    ?—1668清初将领。满洲镶红旗人。完颜氏。一等子叶臣长子。崇德六年(1641),从太宗征明锦州,因功升护军统领。顺治元年(1644),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败李自成农民军,追至九宫山,授云骑尉世职

  • 沛者

    高句骊国官号。始见于《后汉书》,记其为高句骊国王家官名序列中之第三等级。位在※“对卢”之下,※“古邹大加”之上。《北史》等所载“大官”十二级中无其名。《三国志》又言,高句骊置官有“对卢”则不置“沛者”

  • 占山户

    清末延边朝鲜族对占有广阔荒野者的称谓。多为满、汉族有势力者或地方官吏,后期也有朝鲜族中分化出来的极少数地主。地方当局发给地照为凭,上写姓名、土地四至、熟荒地和生荒地亩数。规定每垧(合15亩)地需纳白银

  • 西山八国

    唐代西山诸羌部落的统称。西山为唐代对成都平原以西,岷江上游诸山的泛称。广义的西山包括今阿坝、甘孜两州乃至西藏东部昌都地区。诸羌部落聚居于此。唐代中期,西山诸羌中有8个较大部落崛起,号称“西山八国”,即

  • 李仁忠

    ?—1148西夏宗室。党项羌族。夏惠宗大臣※李景思子。父死时,年尚幼。及长,通西夏、汉文字,有才思,善歌咏。始任秘书监,后擢礼部郎中。元德二年(1120)十一月,以父从惠宗于木砦救驾有功,晋封濮王。性

  • 巴尔达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西藏那曲县境内。为“羌日六部”之一。原称霍尔,亦称霍尔巴达。辖益钦、益琼、普达、如钦玛、德萨玛、守宇妥、达德、拉机、公果玛等9个措哇,俗称“巴尔达格雄古”,意为“巴尔达九部”。统由巴尔达

  • 库咕笳

    古土族语音译,意为“问答”。土族传统山歌。流行于青海民和县赵木川一带,故又称“赵木川花儿”,亦称“阿呷哟”(土族语,意为“姐姐”)。形式有两句头、三句头和四句头,但其曲调只有三个乐句。唱时采用重复或加

  • 裴满亨

    金大臣。本名河西。字仲通。临潢府(治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人,其先世居辽海。女真族。裴满氏。大定(1161—1189)间,充侍臣。二十八年(1188),擢进士第,升奉御。翌年,金章宗即位,擢监察御史,劾奏

  • 党兀班

    ?—1337元朝宗室。蒙古族。孛儿只斤氏。世祖子西平王奥鲁赤曾孙,搠思班子。袭镇西武靖王爵,以吐蕃各地为领地,以朵哥麻思、算木多城为镇西府(在今青海省互助县松多乡)。顺帝后至元三年(1337),吐蕃发

  • 车佛南宁澜民主联军

    解放前夕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地方武装。“车佛南宁澜”系指车里(今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县)、佛海(勐海)、南峤(今勐海县之勐遮)、宁江(今云南澜沧和勐海的部分地区)及澜沧。1946年冬,进步民主人士刘昆府(石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