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耶容语

耶容语

我国广西部份瑶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央语支。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使用人口约计有600多。语言主要特点有:声母少,韵母多。没有浊塞音、浊塞擦音声母。没有清鼻音声母,没有鼻冠音声母。有带喉塞音的p、t声母,有小舌音声母。元音分长短,辅音韵尾有一m、—n、—、—p、—t、—k。有4个声调,其调值分别为55、53、43、12,前二者为高音调组,后二者为低音调组。送气音声母比较少,送气音和带喉塞音的声母基本上出现在高音调组,浊声母多半出现在低音调组。词根基本上是单音的,构词能力较强。有相当一部分带附加成分的词,但不十分稳定,处于接近脱落状态,一旦进入句子几乎都变成可有可无。合成词以修饰式的居多。借词比较多,除汉语借词外,还有部分壮语借词。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虚词和语序。动词没有自动和使动的语法范畴。形容词、指示代词、名词和支配词组作名词的定语时,在中心语后。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的定语时,在中心语后。方位词和数量词组作名词的定语时,在中心语前。判断动词“是”有tu55和i12两个,前者用于否定句,后者用于肯定句。副词、介词、连词有相当一部分是汉语借词,在中、老年人中还不习惯使用。否定副词置于句末。句子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在作谓语的动词后。语言内部比较一致,不再划分方言、土语。说耶容语的人不多,四周都是壮族,在内部交往时用本民族语言,跟其他民族交往时多使用壮语和汉语。耶容语跟仡佬语相近,同时也跟壮、侗、苗、瑶诸语言有一定关系,但跟仡佬语相同的比较多,他们的“底层”语言属于仡佬语系统。

猜你喜欢

  • 将军庙

    唐将李宓之庙。俗称将军洞。地点在云南下关(今大理市治)西北、苍山斜阳峰麓。天宝十三年(南诏阁罗凤赞普钟三年,754),唐侍御史剑南留后李宓奉命率7万兵击南诏,遭南诏及吐蕃夹击,全军覆没,本人遭擒,被沉

  • 北魏太武皇帝

    见“拓跋焘”(1358页)。

  • 粘杆处

    即尚虞备用处。清代随侍皇帝优游、渔猎的组织。顺治(1644—1661)始设。置总统大臣掌其事,于宗室王公、蒙古王公或额驸、八旗满洲或蒙古大臣内委任,无定员。该处所用上三旗侍卫,即以隶之,不再受侍卫处管

  • 郭莽寺

    见“广惠寺”(132页)。

  • 莫化

    僜语音译,意为“富人”。解放前僜人社会的富有阶层。随着氏族组织解体、私有制的发展而产生。占有较多土地和牛只,普遍多妻,部分蓄养奴隶。声望较大者往往通过自己的影响对寻求庇护者加以保护,是新兴起的一种社会

  • 王振邦

    ?—1700清康熙朝黎族起义首领。海南岛琼山县指马峒人。黎族。因不堪忍受地方文武官属役使黎族群众入山采香、藤、花梨、紫檀等物之苦,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十二月,在指马峒宰牛传箭,倡导黎人武装反抗官

  • 旧土尔扈特部北路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策伯克多尔济随土尔扈特汗渥巴锡归清,封和硕布延图亲王,授札萨克,建旗。三十七年定牧霍博克萨里(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设4佐领。隶乌讷恩素珠克图北路

  • 纶布春

    ?—1801清朝将领。索伦人。姓罗佳氏,隶镶白旗。初以黑龙江学团驻京,授司辔。后从征喀尔喀,因夺热索桥功,擢三等侍卫,赐号色默尔享巴图鲁。乾隆六十年(1795),参与镇压贵州、湖北等地苗民起义。嘉庆元

  • 尕尔哇

    土族语音译。明末西藏地方政府及四世达赖加封给土族地区部落头人的职衔。明万历三十年(1602),青海互助土族地区13个头人进藏觐见四世达赖云丹嘉措,四世达赖分别授以土官,其中3人被封为此官职,即觉哈撒尕

  • 地婆阿罗

    唐代佛教译经师。译言“日照”。中印度人。武则天在位(684—704)时至中国。擅长咒术。垂拱(685—688)中,先后居于东京太原寺、西京广福寺,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佛顶最胜陀罗尼经》、《大乘显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