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玛木特

玛木特

①(? —1756)清朝大臣。一作祃木特,又称库克辛玛木特。乌梁海人。初为准噶尔扎哈沁鄂拓克宰桑,驻守阿尔泰山,游牧于布拉罕及察罕托辉左翼。清雍正八年(1730),受准噶尔首领噶尔丹策零派遣,领兵2万,袭清军科舍图卡伦,谋掠驼马,为总兵樊廷等击败,潜逃。乾隆十一年(1746),受命进京纳贡,并呈请准其进藏熬茶队伍在得卜特尔过冬。十八年(1753),因准噶尔部封建主内讧加剧,杜尔伯特车凌、车凌乌巴什、车凌蒙克率众附清,受达瓦齐命领兵追赶,至喀尔喀汛界,为清军阻截,脱归。后以准噶尔内乱迭起,达瓦齐不足事,率众降清。授内大臣,赐御前行走。准噶尔宰桑通玛木特卒后,受命兼辖其众。十九年(1754)冬,随定北将军班第进军伊犁,任北路参赞大臣,与定边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并进。察觉阿睦尔撒纳心怀异志,奏请勿令阿睦尔撒纳统兵前往。阿睦尔撒纳怀怨,暗中散布流言,谗陷其非自愿归降,不足取信,欲将其挤走,未为清帝所纳。寻授札哈沁总管,并兼辖包沁宰桑阿克珠勒部众。二十年(1755)五月,伊犁平定后,以“功多赞画”,授三等公爵,赐“信勇”号。是年八月,闻阿睦尔撒纳于伊犁煽叛,谋冲出重围。因寡不敌众,被叛党哈丹俘执。拒阿睦尔撒纳招降,至死不屈,遭杀害。清廷为表彰其功绩,令其孙札木禅袭三等信勇公。②(?—1779)清代新疆维吾尔族王公。又译祃木特。号鄂托兰珠和卓。叶尔羌(今莎车)人。辅国公额色尹兄阿里和卓长子。初隶准噶尔部,被迫胁居伊犁。乾隆二十年(1755),因拒从布拉呢敦、霍集占叛,与弟图尔都随叔额色尹徙居布鲁特(今柯尔克孜)聚居区。二十三年(1758),霍集占于喀喇乌苏(黑水)围困清军,额色尹率兵攻喀什噶尔(今喀什),被留居原地视戚属。二十四年,往阿克苏谒定边将军兆惠,请内附。次年进京朝觐,授札萨克一等台吉,留居京师。隶蒙古正白旗。为居京“八回爵”之一。

猜你喜欢

  • 十二生肖纪年

    历史上蒙、藏等民族以十二种动物名纪年的方法。赵翼《陔余丛考》谓十二属相之说起于东汉。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建政后,制定藏历用十二生肖循环纪年法,其排列顺序与汉历十二地支所表之十二生肖排列顺序相同,即鼠、牛

  • 师公

    解放前瑶族地区巫师之一。各村寨都有,大多有点文化,熟悉祭神经典及群众崇拜对象的来历,还学会一套法咒,有铜铃、法衣、花棍、印鉴等各种道具。村寨集体和各个家庭凡举行重大祭祀活动,都得请其主持,平时还为村人

  • 巴玫

    僜语音译,意为“族”、“家族”、“姓氏”。西藏察隅地区僜人在父系氏族解体后存在的以姓氏为联系内部严禁通婚的血缘集团。由同一男性祖先的若干代后裔组成。察隅县有41个巴玫(包括从大的巴玫中分离出来的一些小

  • 赛景初

    元末明初曲家、书法家。回回人。先世西域人。赛典赤·瞻思丁后裔,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乌马儿之子。幼年从回回书法家巙巙学书,笔法工妙,深得其师嘉许。曾授常熟判官,与张宪、丁鹤年等人友善。元末张士诚踞吴时,于其

  • 奕赫抵雅尔丁

    1268—1314元朝大臣。回回人。祖籍西域。大都(今北京)南北两城兵马都指挥使亦速马因之子。自幼“颖悟嗜学”,长于西域字语。初为中书省掾,累升江西行省员外郎、吏部主事、刑部员外郎、中书省郎中、翰林侍

  • 柴册仪

    契丹传统礼仪。早年,于选举部落联盟首领时举行,开国后沿袭,演化为皇帝登基仪式。相传于遥辇氏阻午可汗时制定。新帝接位,积薪为坛,受群臣玉册,燔柴祀天。具体仪式有两记。《燕北录》载:先于契丹宫内选择9人,

  • 定襄都督府

    唐代在东突厥地区建置的羁縻机构。贞观四年(630),平服颉利可汗后以其左方部众(漠南)置。擢其首领为都督,使治其众,侨治宁朔(今陕西靖边县东)。二十三年(649),以其原有部众及俟利苾可汗(阿史那思摩

  • 西阳国

    西晋元康(291—299)初,分弋阳国置,治所在西阳县(今河南光山县西南)。永嘉(307—313)后,随县移治今湖北黄冈县东。东晋改为西阳郡,治在西阳县(湖北黄冈东)。隋开皇(581—600)初废。※

  • 唐代南诏亲属称谓。《新唐书·南蛮传》:“蛮谓兄为‘容’”。元和十一年(816),南诏弄栋节度王嵯巅杀劝龙,立龙晟弟劝利(又名劝利晟)为王。劝利赐王嵯巅蒙氏,封“大容”。

  • 西爨

    古地名和古族名。见于《云南志》(《蛮书》)、《旧唐书》、《新唐书》等。爨为三国时的南中大姓之一,居于建宁郡(约在今云南曲靖地区),被诸葛亮封为“领军”,其统治区亦称为爨,治下主要为叟族。后势力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