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蒙古月刊
北平蒙古学生会会刊。前身即※《蒙古》。1934年1月15日创刊。铅印,16开。社址在北平西城库资胡同15号,后迁至旃坛寺西大街前当铺胡同2号。以传达蒙古同胞的呼声,沟通蒙汉两族关系,研究蒙古及边疆问题,介绍蒙古实际情况为宗旨。内容有论著、译著、文艺、转载蒙事辑要等。1937年停刊。
北平蒙古学生会会刊。前身即※《蒙古》。1934年1月15日创刊。铅印,16开。社址在北平西城库资胡同15号,后迁至旃坛寺西大街前当铺胡同2号。以传达蒙古同胞的呼声,沟通蒙汉两族关系,研究蒙古及边疆问题,介绍蒙古实际情况为宗旨。内容有论著、译著、文艺、转载蒙事辑要等。1937年停刊。
清朝官员。字广蕴,顺天大兴(今北京市)人。回族。雍正八年(1730)中进士,以刑部员外郎擢山东道监察御史。乾隆帝即位,诏征直言之士,曾上疏陈安民五事,主张轻徭薄赋,守官应以民事为重,巡狩应尚俭朴,并提
914—964五代后晋皇帝。942—946年在位。一说其先本西域石国胡人,后从沙陀附唐,故亦称为沙陀人。一说为卫大夫石碏、汉丞相石奋之后。汉衰,关辅乱,子孙流散西裔,故也称出于西夷。后晋高祖※石敬瑭之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寺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旧城北门外。相传建于明初。实建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经乾隆、同治、光绪、民国年间多次重修和扩建。占地4000平方米。寺正门除阿拉伯文题名外,还悬有
?—1568明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又作刀糯猛。车里军民宣慰使室利菘版子。嘉靖九年(1530),继父职。十一年(1532),缅甸王莽应里据摆古,蚕食边地,他入缅应之(一说《泐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又名“阳睑”。治所在“阳苴咩城”,又名“紫城”,系南诏神武王阁罗凤于赞普钟十三年(唐广德二年,764)所筑,即今大理县旧城。王都所在,直接委官治理。参见“十睑”
短腰兽皮靴。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冬天穿用。用狍子小腿皮制作靴帮,成年人的靴帮需16条,儿童的靴帮需12条;用狍脖子皮或犴皮作靴底。两天制成,能穿一两个冬天。鄂伦春人另有
元晋王甘麻剌妃。蒙古弘吉剌氏。生子也孙铁木儿。至治三年(1323),也孙铁木儿(泰定帝)即位。十二月,追尊宣懿淑圣皇后。
辽代※女直(女真)的一部。一作达卢古、达鲁古、达鲁虢。活动在今黑龙江支流拉林河以西一带。太宗天赞二年(923),被辽击破,附辽,成辽属国(有人以为成辽部族)。辽北面属国官设有达卢古国王府。向辽朝贡无常
见“雄溪”(2192页)。
※ “甘南事变”领导人之一。东乡族。祖籍甘肃东乡(今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人,祖父时迁至广河。1943年参加甘南南部各族农民反对国民党地方官吏暴政的起义,任旅长。作战机智勇敢,朱家山战役中歼敌一个连,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