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察隅

察隅

藏语音译。①地区名。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察隅河流域,东接缅甸,南邻印度,西为珞瑜地区。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隶属察木多(昌都)呼克呼图。雍正年间(1723—1735)赏为达赖喇嘛香火地,设桑昂曲宗,以五处协敖分管“左贡”、“昌易”、 “冷卡”、 “闷空”和“杂隅”。宣统二年(1910)北部桑昂曲改科麦县,南部杂隅建杂㺄县,翌年分别委派科麦、杂隅委员。 ②县名。1913年并科麦、杂隅置县。1960年改桑昂曲县。1966年复改察隅县。今属西藏林芝专区,县府驻吉公。地势北高南低。亚热带气候,温湿多雨。森林密丰,产黄连、天麻、贝母等药材。有虎、豹、野牛、野猪和多种珍禽。经济以农为主,产稻、麦、玉米、青稞、鸡爪谷及梨、桃、苹果、香蕉等水果。居民有藏族、珞巴族和僜人等。

猜你喜欢

  • 代牧

    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拉祜族地区一种剥削方式。无牛或缺牛户给多牛的富裕户放牛,牛主不给看牛人报酬,每到开耕季节可使用牛主的耕牛犁地。是一种变相牛租。

  • 北帝岩

    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遗址。亦名“列宁岩”。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壮族领袖※韦拔群到湖湘考察农民运动,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回东兰后,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地点设在东兰县武篆乡拉甲山上的北帝岩。先后开办

  • 药师坛

    藏传佛教举行法事的一种称谓。《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亦思满蓝,华言药师坛。”藏语smanbla,译为“药师坛”,为消灾免疾所举行的法事。

  • 章和

    高昌国王麹坚年号。531—548年,凡18年。

  • 后唐昭文睿武光孝皇帝

    见“李存勖”(1030页)。

  • 舞马歌

    歌名。宋大明五年(461),吐谷浑王拾寅遣使向刘宋政权献善舞马(随音乐起舞之马)。皇太子、王公大臣为赋27首。宋孝武帝刘骏又命著名文人谢庄作《舞马歌》,令乐府谱曲演唱。

  • 杨守敬

    1839—1915清末学者。湖北宜都人,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同治举人。潜心治学,不务仕进。光绪六年(1880)起任清廷驻日本使馆随员约10年,归国后先后任湖北黄冈县学、两湖书院地理教习、勤成学堂总教

  • 向王庙

    古迹名。位于今湖北长阳县境,庙内供廪君神像。相传武落钟离山的“巴郡南郡蛮”有巴、樊、瞫、相、郑5姓,后巴氏子名务相者统管5姓,称廪君。施南、长阳等处土民皆称务相为“向王”,即“相王”。

  • 西夏地理考

    书名。清徐松撰。未见传本。邓衍林《中国边疆图籍录》据《顺天府志》载,谓见于沈蚖《落帆楼文集》卷二《与徐星伯书》,云其书未刊。

  • 头头

    见“杜度”(9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