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天堂寺

天堂寺

我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名寺之一。在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天堂乡。前身为约在唐宪宗时期(806—820)于大通河附近之本教寺院阳庄寺。元初,在此寺基础上建萨迦派寺院,藏语称“萨什迦贡”。噶玛噶举派黑帽系活佛噶玛若贝多杰,进京途经此地,于寺前建造镇龙塔,该地遂名“乔典堂”(意“塔儿滩”),寺院亦改宗噶举派。后又改宗格鲁派。明崇祯十二年(1639),青海高僧丹玛·崔臣嘉措重建该寺,称“朝天堂”,自是遂名天堂寺。清顺治四年(1647),青海东科尔寺活佛多居嘉措扩建该寺,任寺主,故成为东科尔属寺。九年(1652),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进京途经平番(今永登县)镇羌川时,赐名“扎西达吉林”,意“广慧寺”。此寺历时千余年,规模日趋宏大。有佛殿14座、经堂40座、活佛昂欠17坐、僧舍4千余间。寺内分设文学院和时轮金刚学院,设显宗五部经典与密宗,显、密兼备,尤重密宗。寺院规定修业、升级、考核及学位评定制度和学经制度,屡出名僧。为西北地区名寺之一,有“天堂八百僧”之称。寺内存有塑像、雕刻、壁画、经典、法器及木版印刷,手抄藏文经典等。1980年重修经堂一座。

猜你喜欢

  • 帖儿坚

    蒙古语音译,亦译帖儿格、帖列格,意为“车”。据载,古代蒙古人有两种车,一种称“合剌兀台·帖儿坚”,一称“合撒黑·帖儿坚”。车辆在蒙古牧民中早已广泛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据《元朝秘史》载,早在

  • 枋头

    地名。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淇门,淇县东南。东汉建安九年(204),曹操于淇水入黄河之口,用大枋木筑堰,遏淇水东北入白沟,以通水运,时人称为枋头,又称枋堰,后成为地名。历东晋、南北朝为军事重地。东晋咸和八年

  • 独龙族

    自称“独龙”。文献旧称“俅夷”、“俅子”、“俅人”、“曲夷”、“曲人”等。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5816人(1990)。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独龙河畔。相传其祖先很早便从

  • 把汉笔写契

    即“赵全”(1608页)。

  • 皮筏子

    亦称筏子,古称革船。黄河中、上游一带回、东乡、保安、撒拉、汉等民族传统水上运载工具,以兰州一带为最多。由来已久。据《水经注·叶榆水篇》载: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曾遣兵乘“革船”南下水。《旧唐书

  • 版长卫

    见“把城卫”(1061页)。

  • 李思忠

    ?—1657清朝将领。字葵阳,铁岭人。朝鲜族。李氏。明辽东总兵官宁远伯李成梁族子,李如梴子。仕明为太原同知,罢居抚顺。后金太祖天命三年(1618),归后金,徙还铁岭。六年(1621),奉命收族人,恢复

  • 阿铁

    传说中的怒族祖先。与妻伊娃原居丽江。房前有一棵大树,结满黑果,人们说这棵树是鬼栽的,果子不能吃。其夫妇不信,悄悄吃了,伊娃不幸死去。接着大树变成人,并将女儿嫁其为妻,送其夫妇一只竹蔑筐。不久,洪水淹没

  • 侬宗旦

    北宋广源州雷火峒壮族首领。嘉祐二年(1057),被桂州知州肖固招抚,受封忠武将军,知雷火峒,又补其子知温闷峒。七年(1062),父子上书以所领雷火、计城诸峒属县官,永为王民。诏赐耕牛、盐、彩,被封顺安

  • 穆亮

    451—502北魏大臣。亦作缪老生、丘目陵亮,字幼辅。鲜卑丘穆陵氏(后改穆氏)。开国大臣太尉穆崇玄孙,驸马都尉穆平围之子。献文帝拓跋弘时,为侍御中散。尚中山长公主,拜驸马都尉,封赵郡王,加侍中、征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