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四郎城古城遗址

四郎城古城遗址

金桓州遗址。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黄旗大营子北4公里,上都河北岸。金代建立。因在乌桓游牧故地,故命名桓州。城为方形,东西长1052.5米,南北宽1136.8米。城墙周围有向外凸出的马面。是金代设治的重要遗迹。现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纂要

    又译《要集》。用汉语注释西夏词的西夏文分类词书。编者佚名。木刻本,蝴蝶装,页面20×12.5厘米。残存5面,面5行。为“器具五品”、“乐器六品”、“花名七品”。每行西夏词以大字书写,下有四个西夏文小字

  • 三史

    见“二十四史”(6页)。

  • 毕僳语

    我国云南省部分地区自称毕僳(米必苏)的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及其相邻的澜沧县、孟连县、西盟县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6000左右。在国外,缅甸、泰

  • 丹增达赖

    见“达赖汗”(729页)。

  • 羌戈大战

    羌族神话史诗。羌族民间古歌《祭祀歌》中的一部唱段。分为序歌;羊皮鼓的来历;大雪山的来源;羌戈相遇;找寻神牛;羌戈大战;重建家园,共7部分。内容记述远古时羌族祖先的一支流亡到岷江上游,同原居该地的戈基人

  • 东山部

    党项羌部落名称。唐初,吐蕃兴起后,原居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河曲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的党项羌,受其威迫。在唐政府协助下向西北地区迁徙。迁居庆州(今甘肃庆阳)一带的党项羌部,因其居陇山(今六盘山)以东,故

  • 杨铭

    见“哈铭”(1630页)。

  • 卜六阿歹

    明代瓦剌贵族首领。亦作阿歹·卜六。养罕王(一说又称小列秃王)之子。有的汉文史籍也称其为小列秃王。出身于绰罗斯家族。驻牧哈密北把思阔(巴里坤)之地。弘治八年(1495)七月,父死后,袭太师位。十一月,遣

  • ①哈萨克等族社会封建统治阶级中一个特殊阶层。为执法人员,负责处理民刑案件。原大多出自富裕平民家庭,由选举产生。其人必须能言善辩,娴于辞令,熟悉哈萨克习惯法,善于处理各种诉讼案件,佐部落头目管理牧民。最

  • 阿著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又作阿着簇。属洮州卫(治今甘肃临潭)。成化十九年(1483),族人札卜节来朝,贡马、驼及佛像、盔甲等物。赐宴并彩缎、绢、钞有差。后,其首领及族人与明廷保持经济、政治联系。弘治二年(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