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烈

哈烈

西域古地名。见《明史·西域传》,一名黑鲁。《元朝秘史》作亦鲁。《圣武亲征录》作也里,又作野里。即今阿富汗西北部赫拉特。公元前4世纪,希腊一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曾在此建亚历山大城。《汉书·西域传》译作乌弋山离。《汉书·陈汤传》讹为山离乌弋。《后汉书·西域传》改名排持。《魏略·西戎传》:乌弋,一名排特。古代希腊人称此城为阿利雅。中世纪时名义利,与汉译名“也里”相近;又名哈利或海利,与“哈烈”近似。为※呼罗珊四大名城之一,东西方交通和贸易往来的重要中转地。1381年,帖木儿占领哈烈,1397年封其第四子沙哈鲁(1377—1447)于呼罗珊,驻哈烈城。1417年,沙哈鲁重新统一帖木儿帝国,以此地为都城。哈烈成为灿烂的波斯文化中心。《明史·西域传》之哈烈,实指从沙哈鲁统治时代起的帖木儿王朝。其国在西域最强大。诸国使并至,皆序哈烈于首。自洪武二十五年(1392)起,明朝与哈烈曾多次互派使节。沙哈鲁死后,帖木儿王朝内忧外患,国势日衰,与中国的往来趋于停顿。16世纪初,乌兹别克人灭帖木儿王朝,哈烈同明朝的联系终止。

猜你喜欢

  • 哈尔固楚克台吉

    ?—1452明代蒙古贵族。孛儿只斤氏。元裔※阿寨台吉孙,济农※阿噶巴尔济子。初从伯父脱脱不花与瓦剌领主脱欢、也先联合,对抗东蒙古(鞑靼部)太师阿鲁台和阿岱汗,娶也先女齐齐克妣吉。景泰二年(1451),

  • 容华嫔

    东魏孝静帝嫔妃。鲜卑慕容氏。吐谷浑可汗※夸吕从妹。东魏天平三年(535),吐谷浑王夸吕嗣立后,奉行“远交近攻”之策,亲东魏拒西魏,与东魏和亲。武定三年(545),嫁孝静帝为嫔,膺此封号。

  • 桃花石

    7—14世纪中亚诸部族对中国或汉人的称呼。引伸为“古老”、“崇”、“优质”之义。有“大魏”音译,“拓拔氏”音译、“唐家”或“唐家子”音译诸说。始见于7世纪初罗马史籍,后在鄂尔浑突厥碑铭、马合木·喀什噶

  • 回回译史

    元代职事翻译的回回属吏。元朝由于迁入中国的回回人益增,他们多使用波斯文或阿刺伯文。至元二十六年(1289),元政府于大都(今北京)设立※“回回国子学”,教习亦思替非文字(波斯文)。学员学成后,多充任各

  • 内商

    存贮金银及贵重财物供达赖喇嘛支用的仓库。每举行攒召(法会)之际,达赖喇嘛下山诵经,远近瞻礼人众所递丹书克,金银绸缎等,俱以一半交内商。每月所出所入各项缮写清单,呈报济龙呼图克图查对,由噶布伦,会同布达

  • 巡捕营

    亦称京营,即清代京师绿营。掌治安、司缉捕等。初建时,惟有南北两营。顺治十四年(1657),增设中营。康熙三十年(1691),以八旗步军统领(从一品)统辖巡捕三营,全称是提督九门巡捕营步军统领,俗称九门

  • 总统伊犁事宜

    书名。又名《伊犁事宜》。嘉庆(1796—1820)初年满洲镶红旗人永保纂修。内容主要分三部分:北路诸城总统,南路诸城总统和伊犁将军衙门所辖各营、处应办事宜。记事始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迄于乾隆六

  • 思曩儿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隶属四川松潘卫(治今四川松潘)。洪武年间(1468—1498),在其地置思曩儿簇长官司,任命当地首领为长官,治理政务。其族屡遣贡使赴京师贡马及方物,获回赐颇丰。详见“思曩儿簇长官司”(

  • 扎赉特部

    蒙古部名。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合撒儿)16世孙阿敏从科尔沁部分出,始称所部为扎赉特。初附属察哈尔部。后金天命九年(1624),其子蒙衮随科尔沁部首领奥巴归附后金,赐号达尔汉和硕齐。顺治五年(164

  • 虚闾权渠单于

    ?—前60汉代匈奴单于。挛鞮氏。※壶衍鞮单于弟。原为匈奴左贤王。宣帝地节二年(前68),兄死,嗣立。时匈奴遭大饥荒,人、畜死者十之六七。其属部西嗕部南下附汉。三年,闻车师王附汉,引兵击之,遭汉侍郎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