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剌和林

哈剌和林

蒙古国都城。又译喀拉和林,简称和林。城西有哈剌和林河,因以名城。一说得名于鄂尔浑河发源之哈剌和林山。另说“哈剌”意为“黑”,“和林”即“库伦”,意为“营帐”,即“黑帐”。太祖十五年(1220)始建都于此。太宗七年(1235)修筑城垣,建造以“万安宫”为中心的宫殿。城周约12里。于城北70里建迦坚茶寒殿,距城30里又营图苏胡迎驾殿。至宪宗时,已颇具规模,据来访法国使臣卢布鲁克著《东游记》载,城内有两个居民区,一为各族商人聚居的回回区,一为汉族工匠聚居之汉人区,另有衙署数所、寺院12所、伊斯兰教清真寺2所、基督教堂1所。东南西北4门,分别设粮食、车牛、羊、马市场。元世祖定都大都(今北京)后,和林置宣慰司都元帅府,改和林等处都元帅府。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置和林路总管府,为行省治所。仁宗皇庆元年(1312),改和宁路总管府,为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治所。是诸王坐镇北方的军事重地和漠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元亡后,蒙古可汗复以为都城,作为北元的政治中心。由于屡遭明军进攻和蒙古贵族的争战,城市遭破坏,渐衰。故址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

猜你喜欢

  • 鄂齐尔

    ①(?—1657)清初大臣。蒙古族。科尔沁兀鲁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明安孙,※昂洪子。天聪七年(1633)父卒,袭三等副将。次年,改三等梅勒章京。顺治年间(1644—1661),三次晋升,又以罪降职

  • 后秦太祖

    见“姚苌”(1172页)。

  • 达尔罕

    即“答儿罕”(2238页)。

  • 屈真川

    见“贺真城”(1778页)。

  • 骨?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意为“季”。金代女真族人有以此命名者,如宗室完颜冶诃之子骨��。

  • 尚斯德

    见“商卓特巴”(2093页)。

  • 迭里特女古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十二宫皆设有瓦里。迭里特女古为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之一瓦里。“女古”,意为“金”;辽世宗※积庆宫下有一抹里名“迭里特”,此

  • 回部

    清朝使用的民族称谓。指维吾尔族。清代称维族为“缠回”,故称其部落、部族为“回部”。如“吐鲁番回部”和“哈密回部”。乾隆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又称新疆南部八城维族为“天山南路回部”,统称维吾尔族为“回部”

  • 浪峨

    部分景颇族自称。※景颇族的一支系。汉称“浪速”。散居于潞西县的营盘、崩布、弄龙、当扫、猛广、引欠、猛板,梁河县的邦歪,瑞丽县的南京里、猛休、贺共及盈江县的铜壁关等地。

  • 韩贵

    ?—约1437明代撒拉族土司。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撒拉族。韩撒都剌子。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袭职。宣德十年(1435),从征阿鲁台朵尔只伯等,以功于正统元年(1436)升任副千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