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甘蕉蒲氏家谱
回族族谱名。初辑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由蒲氏之八世孙蒲携南与其子孙共同编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咸丰五年(1855)、光绪七年(1881)、三十三年(1907)五次重修。1913年付印。为广东南海县(今佛山市)蒲姓家谱,记蒲氏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由西域入内地到光绪年间(1875—1908)的传承、迁徙史。近年由著名民族学家、谱牒学家罗香林发现,今藏广东省博物馆。有广东省民族研究所翻印本、宁夏古籍小组编《中国回族古籍丛书》本。
回族族谱名。初辑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由蒲氏之八世孙蒲携南与其子孙共同编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咸丰五年(1855)、光绪七年(1881)、三十三年(1907)五次重修。1913年付印。为广东南海县(今佛山市)蒲姓家谱,记蒲氏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由西域入内地到光绪年间(1875—1908)的传承、迁徙史。近年由著名民族学家、谱牒学家罗香林发现,今藏广东省博物馆。有广东省民族研究所翻印本、宁夏古籍小组编《中国回族古籍丛书》本。
门巴族民间崇拜物。门巴语音译,意为“木质男性生殖器”。民间认为,如人的行为不慎,触怒了吕女神,又没有及时向其供祭赎罪,该神就会在夜间入宅报复。为了预防灾难的发生,人们就用木头制作一尺左右的男性生殖器模
五代十国时期云南大天兴国君主。白蛮(白族先民),剑川节度宁北城佉逸塝(在今云南洱源县邓川北)人。白蛮大姓之一,世代为南诏显贵。明代杨慎《滇载记》谓其在南诏王隆舜(877—897年在位)时即为清平官。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回民自治地方政权。王回岗(今为二龙乡)位于安徽省定远县东南,距城50余里,是一个有1000多户人口的回民村。193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这里开辟抗日根据地,并于1940年初建立了
元、明湖广土家族土司。元代置,参用土官任安抚使。明洪武四年(1371),归附,以覃耳毛充金峒安抚司(治今湖北咸丰县西北)安抚使。建文间废。永乐五年(1407)复设,命覃添贵为安抚使。宣德二年(1427
辽末渤海人起义首领。居饶州(治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巴林桥西北)。辽天庆五年(1115)二月,乘女真崛起,辽朝日衰之机,联络头下城步骑3万余人,于饶州起兵反辽,称大王。四月,败辽将萧谢佛留军。五月,再破
?—1784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策伯克多尔济之弟。初率部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乾隆三十六年(1771),与兄随渥巴锡东返祖邦,受清廷封一等台吉。四十三年(1778),兄策伯克多尔
见“整庄”(2547页)。
?—1775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乌什人。原为霍集斯辖属。乾隆二十年(1755),受霍集斯遣派,协擒达瓦齐父子于乌什城郊,献于清。二十三年(1758),从清军征布拉呢敦、霍集占,被围于喀喇乌苏(黑水)
“蔑孤”,契丹语,又译作“蔑古”。是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诸宫卫与其它部族下置石烈。大蔑孤为※五院部下之一石烈
青海省方志。又称《西宁志》。清苏铣编撰。苏铣,河北交河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十二年(1655)任西宁兵备道,同年成书。全书2册,今存有顺治十四年(1657)重刻本,藏天津图书馆。8卷,22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