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击鞠

击鞠

吐蕃、契丹、女真、蒙古、达斡尔等族中盛行的传统体育活动之一。又称击球、蹴球、击球。源于唐、宋。一说来自西藏,一说唐初由波斯传入。类似今马球。始盛于宫廷,后风靡全国。《辽史》多有契丹皇帝参与击鞠的记载,因竞赛激烈,乃至谏议大臣马得臣上书劝阻皇帝“止危险之戏”。金朝成为节日的重要活动。据《金史·礼志八》载,每逢重五之日,拜天礼毕,即行射柳、击球之戏,岁以为常。届时,“各乘所常习马,持鞠杖。杖长数尺,其端如偃月。分其众为两队,先于球场南立双桓,置板,下开一孔为门,而加网为囊,能夺得鞠击入网囊者为胜。”或场地两端对立二门,互相排攻,各以入门为胜。“球状小如拳,以轻韧木枵其中而朱之”。以草原、旷野或宽阔街衢为场地。元代沿之,据《析津志辑佚·风俗》载,每年五月五日、九月九日于大都(今北京)西华门内由太子、诸王主持,举行盛大击鞠活动,命各衙署、万户、千户选拔善击球者竞赛。参加者皆骑上等骏马,系以雉尾、缨络、镜铃、狼尾等,装饰如画。首先以一马前驰,将大皮缝制的软球抛掷于地,其余人随即纵马向前,各以长藤柄球杖争接,马走如飞,球传递于球杖,跳掷于虚空,终不坠地,以打入球门者为胜。胜者受重赏,败者受罚。其后发展为马球,制定了相应的赛制和规则。蒙古族传统的那达慕大会上,多举行马球比赛,深受牧民喜爱。

猜你喜欢

  • 复州

    地名。位于今辽宁省大连市西北部复县西北复州城。清雍正十一年(1733)置。辖域南北160里,东西250里,东抵凤城,西临渤海,南界宁海,北接盖平,约相当今辽宁复县地。周、秦为朝鲜地。汉属玄菟。魏属平州

  • 土府通判

    官名。宋代始置府通判,为知府行政助理。明设于各府,分掌粮运及农田水利等事务。又在少数民族地区任命当地首领为土府通判,为文职世袭土官,秩正六品。给予敕命、印信、冠带,因其故俗,使之抚辑土民,谨守疆土,修

  • 当户

    匈奴官名。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时始设置。汉代为中下级带兵官,隶属匈奴二十四个“万骑长”。地位不固定,依部众多寡确定权力大小及次第高下,匈奴又有※大当户之职。晋代,则有左当户、右当户之分

  • 马克里恰堪

    清末新疆哈萨克族头人。同治七年(1816)六月,在沙俄军队强占我国布赫塔马河以北地区时,不受沙俄威逼利诱,率部众220余帐迁入乌柯克卡伦。同年秋,沙俄进占我乌柯克等卡伦后,又毅然率所部500余户迁往霍

  • 巴答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作布达卫,并说清代有巴达山、布达窝集,均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西南,与富尔嘉哈河、萨喇河相近。

  • 无垢净光舍利塔

    俗称塔湾舍利塔。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座落在今辽宁沈阳皇姑区塔湾。辽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由沈州邑人李宏遂等发愿兴建。为八角十三级密檐砖塔。通高近35米。塔基为须弥座,周嵌石条,上下边缘为莲瓣形

  • 海北海南道宣慰司都元帅府

    元边疆地区军政机构名。隶湖广行省,辖境包括今广东西南部、海南岛和广西小部分地区,统雷州、化州、高州、钦州、廉州五路;南宁(今广东儋县西北)、万安、吉阳(今海南省崖县西)三军及乾宁安抚司(今海南省琼山)

  • 彭士愁

    ?—956五代时溪州土官。又名彭士然、彭彦晞。溪州(治今湖南永顺东南)刺史※彭瑊子。后梁开平四年(910),楚王马殷命为静边都指挥使、守溪州刺史。拥有上、中、下溪州地,并领有保靖、永顺等州,集兵万余,

  • 土主簿

    官名。主薄系知县佐官,分掌粮马、巡捕等事。秩正九品。明代亦在少数民族地区以当地头人为土主簿,颁给铜印、敕书,赐冠带。令守土安民,进贡纳赋,奉调随官军征战。有关考核、承袭、革除、晋升、降调、品级事宜隶吏

  • 奚回离不

    见“回离保”(7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