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旗兵

八旗兵

清代兵制之一。为清政府统治中国的基本武装力量。由满、蒙、汉以及其他各族的※“旗人”组成,故名。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清太祖努尔哈赤以18年来所累编的※牛录,初建为黄、白、红、蓝四旗,四十三年(1615),增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为八旗(后以称为满洲八旗)。后金天聪九年(1635),清太宗皇太极建立八旗蒙古。清崇德七年(1642),皇太极又建立八旗汉军,八旗满洲、蒙古、汉军迄而形成。在旗之人,通称旗人,由旗人所组成的军队即称“八旗兵”。清入关后,以镇守京师,陆续派出驻防,与其眷属一体分称为“在京八旗”和“驻防八旗”。※京旗兵制,循旧创新、继往开来,陆续分组为亲军营、前锋营、护军营、骁骑营、健锐营、火器营、步军营、藤牌营等。属※内务府三旗者,俗称“包衣兵”,其营即分称为包衣护军营、包衣骁骑营等。驻防兵制,骁骑兵为主体,分隶各地将军、都统、城守尉等官。清入关前,八旗兵善于“以少击众”,其锐难敌。乾隆间(1736—1795),相继析入绿营为官充兵。道光六年(1826),宣宗曼宁公开允准满、蒙、汉八旗兵入绿营充当马兵或战、守兵。由于骄傲腐化,渐失战斗力,以至后被绿营兵取代。入关前后共有20万人;清末有22万多。

猜你喜欢

  • 泰和

    金章宗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完颜璟年号。1201—1208,凡8年。

  • 阿尔拉山卫

    见“阿剌山卫”(1226页)。

  • 郎吉

    ?—1901清代四川麻书土司。藏族。光绪十九年(1893),章谷土司绝嗣,孔撤土司意欲吞并之,郎吉弗从,产生隔阂。时驻瞻对藏官聚兵占章谷,被川督派兵驱逐,将章谷改为炉屯流官。由此,该土司遂为孔撒土司所

  • 诰命大常衮

    见“常衮”(2042页)。

  • 旧卫拉特法典

    即“旧察津毕其格” (524页)。

  • 西域水道记

    书名。清道光元年(1821)徐松撰。全书5卷。书中将嘉峪关以西及新疆各河按所注湖泊,分为11个水系,仿《水经注》体例,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分叙11个水系的水道,旁及沿岸交通、物产、城邑兴废、民族分布。

  • 骊邑

    古地名。参见“骊戎”(1970页)。

  • 古北口至内蒙古驿道

    清代内蒙古五路驿站之一。康熙三十二年(1693),由内阁学士安布禄和侍读学士席密图两人负责建立。该驿道从北京出发,经顺义、密云等县到古北口,然后从古北口经过昭乌达、锡林郭勒两盟9旗到达终点站。9旗即翁

  •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西夏文译本

    西夏文译佛经。汉文本唐玄奘译,共600卷。西夏文译者佚名。题款记西夏仁宗御校。写本,梵夹装。各卷字体不一。现北京图书馆藏21卷:18、21、22、26、27、34、71、93至97、103、104、1

  • 沐庄

    明将沐英在云南德宏户腊撒地区建立的私庄。洪武二十一年(1388),明将沐英发兵征麓川,占领户撒、腊撒后在此屯兵,并把该地划为私庄,故名。分户撒、腊撒为二甲,故又有“沐二甲”之称。当地为阿昌等民族聚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