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乞伏炽磐

乞伏炽磐

?—428

十六国时期西秦国君。又作乞伏炽盘。陇西鲜卑人。※乞伏乾归长子。西秦太初六年(393),立为太子。十三年(400),西秦为后秦所败,失国,入质于南凉秃发利鹿孤。晋元兴元年(402),奔其父,降附于后秦姚兴,历封建武将军、行西夷校尉,留镇苑川(原西秦都城,今甘肃榆中县东北)。更始元年(409),其父返政后,被立为太子,主军国重事。四年(412),父为乞伏公府所杀后,引兵攻杀公府,继河南王位,改元永康。连年用兵周邻诸国,永康二年(413),屡伐吐谷浑,俘获甚众。又破陇右休官部。三年,兼并秃发傉檀,灭南凉,兵强地广,势力大增。四年,发兵攻北凉沮渠蒙逊、南羌弥姐康薄、姚艾。六年,攻吐谷浑树洛干等,皆获胜。继收降乙弗鲜卑乌地延3万户。同时向北魏入质纳贡。建弘九年(428),卒。

猜你喜欢

  • 楚沙扒起义

    近代云南丽江县傈僳族农民反抗国民党的武装斗争。1919年3月初,傈僳族群众2千余人因不堪当地国民党政府的民族压迫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在楚沙扒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义军以弩弓、长刀等原始武器与前来镇压的官

  • 日用不聋

    藏语音译,意为“大头人”。参见“达诺”(723页)。

  • 扬更

    唐代吐蕃社会中奴隶阶级的一个等级即奴隶的奴隶,亦译“奴下奴”。详见“更” (1048页)。

  • 公哥儿

    明代乌思藏地名,即今西藏贡嘎。宣德元年(1426),明中央政府升其寨官忍昝巴为都指挥佥事,赐以银印,诰命。

  • 筷子田

    明清时壮族、布依族土司统治区域的田地名称之一。流行于桂西及黔西南罗甸、望谟、安龙、贞丰等地。由土官授与境内土民耕作。耕者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得转让典卖。耕作期间,收获归耕者所有,不需缴纳公粮,但

  • 盏达副宣抚司

    明代傣族土司。正统十四年(1449),析※干崖宣抚司地置。治所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北莲花山。时干崖宣抚司刀怕便为宣抚,朝京师,赐名思忠,以其子刀思效为副宣抚,居盏达。虽为干崖宣抚司之贰,然自相承代。明末,

  • 郅支满

    见“朱驹波”(792页)。

  • 特色

    见“萧乙薛”(1992页)。

  • 邠王

    元封爵。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至顺二年(1331),不颜帖木儿(一说为豳王出伯后裔)始受封。嵬厘袭封。一说邠王与豳王异文同地同封号,参见“豳王”(2575页)。

  • 西宁管辖四十族

    清中叶以前青海西南藏族部落总称。一称青海所属四十司、阿里克等四十族。即蒙古尔津族、雍希叶布族、玉树族、噶尔布族、苏鲁克族、尼雅木错族、洞巴族、多伦尼托克安图族、阿萨克族、克列玉族、克阿永族、克叶尔济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