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贪訾离
西域古国名。王治于娄谷(今新疆呼图壁县境)。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40余,口230余,胜兵57。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都尉各1人。其国本为车师后王辖地,汉元帝(前49—前33年在位)时,匈奴东蒲类王兹力支率众1700余降都护,遂分其地以处之,号乌贪訾离。三国时属车师后部王。
西域古国名。王治于娄谷(今新疆呼图壁县境)。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40余,口230余,胜兵57。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都尉各1人。其国本为车师后王辖地,汉元帝(前49—前33年在位)时,匈奴东蒲类王兹力支率众1700余降都护,遂分其地以处之,号乌贪訾离。三国时属车师后部王。
明代西藏地方官员。藏族。15世纪人。属聂谿卡家族。被帕竹阐化王查巴坚赞委任为乃乌宗本(相当今县长)。迎请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师徒为其根本上师,曾助缘兴建吉祥哲蚌寺,力助举行拉萨传招大法会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因分布于室韦区域之西部而得名。其位置诸家意见基本一致,只是有详略之别。一般指其在今额尔古纳河流域,一说在呼伦湖(池)至根河一段的额尔古纳河附近,一说还包括黑龙江上游地区。今有人认为,
?—640唐时高昌王。高昌王※麹伯雅子。武德六年(623,一说二年即619)嗣位。改元延寿。贞观四年(630),偕妻宇文氏(一说即华容公主)朝唐,受太宗李世民厚遇,赐其妻姓李,预宗亲,更封常乐公主。久
五代时后唐宗室。西突厥别部沙陀人。昭义军节度使※李克修长子。晋王李存勖与后梁朱氏对峙时,初授泽州刺史,历昭义、横海节度副使,改海州刺史。天祐十九年(922),涿州为契丹攻破,举家被俘往契丹。
普米族崇拜的母系氏族始祖。普米语音译,“巴”为普米族的族族名,“丁”意为“土地”,“拉木”是“母虎”,意为“普米土地上的母虎神”,是该族所崇拜的“白额虎”的化身,也是宁蒗、永宁、泸沽湖地区普米、纳西、
见“伽色尼”(1098页)。
?—1439明正统年间苗民暴动首领。贵州计砂人。苗族。正统四年(1439),与苗金虫率众起事,联络洪江等地※生苗,自立统千侯、统万侯名号,分据地方,抵抗明军进剿。贵州总兵官萧授、都指挥郑通、都督吴亮调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一说为都儿鲁斤诸部之一。又作朵儿边、朵鲁班、秃鲁班、度礼班、都鲁班。由孛端察儿(成吉思汗十世祖)的伯父都哇锁豁儿4个儿子之后裔组成。蒙古语称“四”作“朵儿班”,因系四子之后,故名。游
宋代汉族对党项族部落族帐人户的称谓。与熟户相对。指对唐代后期开始内迁并散居于今甘肃、宁夏、陕西北部、内蒙古等地,远离汉族聚居地区从事游牧经济的党项羌部落。
清代八旗佐领的名称之一。亦作族中轮管佐领。乾隆(1736—1795)中叶,佐领世袭制中新增的一种类型。四十三年(1778)定,无根源佐领中某家曾连续管理过5次以上者,既准其家世袭,其族之人皆可得分(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