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东大寺

东大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甘肃天祝县城土鲁坪与普贯山间之水磨沟内。因位于连城妙因寺以东,故名。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喜饶尼玛初建,后渐兴盛,达隆活佛罗桑尼玛曾任此寺法台。初,先后为萨迦派和噶举派寺院。清乾隆年间(1736—1795),在鲁家土司支持下,成为格鲁派寺院。道光八年(1828),修建堪布昂欠和鲁家昂欠,寺僧达千人。同治(1862—1874)中毁于战乱,移寺于今天祝古城地方,自是逐渐衰落。原设有闻思学院、上下密宗学院,寺内存有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并设印经院。达赖六世曾于该寺任过堪布,其法器尚存。规模仅次于天堂寺,在天祝、永登、青海湟水以北地区享有盛名。

猜你喜欢

  • 拉林河卫

    见“纳邻河卫”(1272页)。

  • 广宁府

    见“广宁府路”(133页)。

  • 沙忽带

    金代女真语。“舟”、“船”之意。女真族源于肃慎,该族在汉晋时称挹娄,经常在夏季“乘船寇盗、邻国患之”。按此,此词在女真语中出现当在东汉时期或更早。金代女真族人有以此命名者。

  • 契汗

    见“契翰部”(1565页)。

  • 丹阐

    满语音译,意为“母家”。清代后族之称。旗制三皇太后、皇后之母族在下五旗者,皆※抬旗(指有功旗员抬高旗籍之制),入上三旗;在上三旗者,则受殊遇。《清宫词》:“家人燕见重椒房,龙种无端降下方,丹阐几曾封贝

  • 百粤风土记

    书名。广西风土志。1卷。明谢肇淛(字在杭,福建长乐人,汉族)撰。是书为其在广西右布政使任内所作。成书于明天启二年(1622)九月。因广西古属百越地,故名。内容记广西山川、物产、民族、社会、历史等,所记

  • 札喇嘛

    见“丹必占灿”(378页)。

  • 布央语

    我国云南省部分壮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央语支。分布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谷拉乡和广南底圩附近的村寨中。说布央语的共约两三千人。除部分老人和小孩外,布央人大都会说汉语西南官话和附近的

  • 回民

    对回族人的称谓。参见回回(779页)、“回族”(779页)。

  • 萨斯特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萨斯特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2千余。居住在泰耶尔人西南阿里山和五峰山一带山区,包括新竹县五峰乡大隘、花园、桃山等村;娥眉乡藤坪村;北埔乡内坪、大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