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朱之瑜

朱之瑜

1600—1682

明末清初余姚(今属浙江)人,字楚屿,一字鲁玙,号舜水。明诸生。崇祯末因不满政局,多次拒绝征召。明亡,受南明权臣马士英迫害,流亡海上近十五年,多次来往于日本、安南、暹罗等地,筹划反清复明活动。永历十二年(1659)参与郑成功、张煌言抗清活动,败后亡命日本,客居长崎、江户(东京)、水户等地,讲学二十余年,传播中国文化及建筑、农艺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受到日本学者尊重,后被水户藩主德川光圀聘为宾师,支持德川光圀建学宫并制定释奠仪注。总结明亡的教训,认识到“民心”之重要,“其心既变,川决山崩”(《阳九述略·致虏之由》),认为政治腐败的原因是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反对空虚玄远之学,谓“圣贤要道只在彝伦日用”(《题颜子像》),“学问之道贵在实行”(《答安东守约问》),对宋明理学多有批评。又反对经学独尊,认为史学比经学更实际有用。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谓“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杂说》)。其思想对当时的日本有相当影响,卒后日本学者私谥文恭先生。著作大部分写于日本,日本学者编有多种版本,辛亥革命后传入中国,得到进一步整理。全部著作今人编为《朱舜水集》。

朱之瑜

猜你喜欢

  • 昭陵

    ①唐太宗李世民墓。在今陕西礼泉东北四十五里之九嵕山。始建于贞观十年(636),葬长孙皇后。二十三年,葬太宗。陵山以垣墙围绕,四隅建角楼,南北东西开四门,名为朱雀、玄武、青龙、白虎。陵园内有献殿、寝宫、

  • 太一教

    亦称太一道。金元时期北方道教派别之一。金熙宗天眷年间,由萧抱珍创立。因传“太一三元法箓之术”,遂以太一名教。或称其教“取元气浑沦,太极剖判,至理纯一之义”而得名。以老子思想为教旨,以“弱”字为用,又以

  • 燕乐

    一作“宴乐”、“讌乐”。其名称始见于《周礼·春官》,指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一般采自民间俗乐,以别于庙堂典礼所用的雅乐。隋唐时期,在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基础上,吸收部分外来音乐,形成了供

  • 丁儒

    唐济阳(今山东邹平)人,后徙光州(今河南潢川),字学道。唐总章二年(669)随陈政入闽,镇压蛮僚(畲族先民)起义。陈元光为漳州刺史时,曾以承事郎参理州事,劝课农桑,通商惠工,颇利于漳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

  • 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

    官署名。元代置。秩从二品,隶云南行省。置司于临安路(治今云南通海),领临安、广西(今云南泸西)、元江、和泥(今云南红河西南)四路及车里(今云南景洪)军民总管府,统有今云南省东南部地区。置宣慰使三员,同

  • 席佩兰

    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名蕊珠,字月襟,又字韵芬、道华、浣云,佩兰为其自号。孙原湘妻。师事袁枚。工诗兼善画兰。著有《长真阁诗稿》、《傍杏楼调琴草》。

  • 梁寅

    1303—1389元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字孟敬。出身农家,刻苦自学,授徒南昌,后多次应乡试不中。顺帝至元间就馆集庆(今江苏南京),为集庆路儒学训导,至正十年(1350)辞归。元末兵起,隐居家乡,以传

  • 截取

    清制,凡举人于考中后经过三科,由本省督抚给咨赴吏部候选,称为截取。又以食俸年限及科分、名次为资格之官员,由吏部核定其截止日期而选用之,亦称截取。

  •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书名。南宋李心传撰。四十卷。记南宋高、孝、光、宁四朝史事,始于建炎元年(1127)。有甲乙两集,分门编类,大纲细目粲然悉备。甲集二十卷,分上德、郊庙、典礼、制作、朝事、时事、杂事、故事、官制、取士、财

  • 可敦城

    回鹘古城。即回鹘建牙地(政治中心)。见于《辽史·地理志》者有三:(1)云内州“有古可敦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西阴山北麓。(2)镇州“本古可敦城”。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哈达桑东。(3)“河董城,本回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