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夏布

夏布

指较精细的苎麻布。此名始见于清代文献。苎麻纤维的利用,起于新石器时代,大致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夏布一直是中国的大众衣料,至宋元后渐被棉织物取代,仅作为夏服和蚊帐而留传。穿着透气性好。组织以平纹为主。按其精细程度,又称为苎布、絟布、緆布、缌布、緰布、繐布(或练子)及服琐(或绫布)。精细的苎麻布可与丝绸媲美,仅供贵族享用。

猜你喜欢

  • 巫马施

    前521—?春秋末鲁国(一说陈国)人。姓巫马,名施,字子期,期或作旗,亦称巫马期。孔子学生。曾为鲁国单父(今山东单县)宰,日夜勤政,致单父得治。巫马施

  • 郑魁士

    ?—1873清直隶宣化(今属河北)人。行伍出身。累升守备。道光二十九年(1849)统兵赴湖北镇压李元发起义,旋从向荣赴广西、湖南追击太平军。咸丰初年授总兵,与太平军、捻军对抗,先后克舒城、庐江、无为、

  • 管理

    ①宦官名。明代内府二十四衙门各监、司、局及内府各供用库多置,无定员。②清代指特派高级官员管低级衙门事宜,以示重视,如六部、理藩院以大学士管理部务、院务等。

  • 沈儿峪之役

    明初与北元的战争。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命大将军徐达率师北征扩廓帖木儿。明军出安定(今甘肃定西),驻沈儿峪口,与元军隔深沟对垒。扩廓先发精兵千余人偷袭明军东南垒,明军阵乱。徐达斩东南垒将校数人,

  • 曹滴洞长官司

    又名曹滴洞蛮夷长官司。土司名。长官杨姓,洪武初,由本司副长官升授,后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废。治今贵州从江县西北,管顺寨、大榕等九十一寨。居民有侗族、苗族。

  • 洪武通宝

    明代铜钱。洪武元年(1368)始令京师宝源局及各行省宝泉局铸造。有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共五等。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一钱止。宝源局所铸钱,初铸“京”字于背,后多不铸,民间凡不铸“京”字者不

  • 左游击率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属官,统禁军游击士,负责皇帝临朝及出行的侍卫。正三命。下设左游击率中士、左游击倅长下士以佐其职。隋开皇元年(581)罢。

  • 拒俄义勇队

    清末留日学生团体。见“拒俄运动”。

  • 内侍局

    官署名。金代置,掌正位閤门之禁及承奉宫中事务。以令、丞为长贰,隶宣徽院。辖各殿位都监、同监、御直、内直等。

  • 热审

    明代审判制度。因气候炎热而采取的一种宽大审判。始于永乐二年(1404),初止决遣轻罪囚徒,命出狱听候。成化后逐渐放宽,有重罪矜疑、轻罪减等、枷号疏放诸例。时间一般在阴历小满后十余日,由司礼监传旨下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