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撒乌蒙宣慰司
土司名。即乌撒乌蒙等处宣慰司。元置。属云南行省。初名巴凡兀姑,后名巴的甸。所辖部六:乌撒部、阿头部、易溪部、易娘部、乌蒙部、閟畔部。其东西又有芒布、阿晟二部。乌蛮之裔折怒强大,尽得其地,因取远祖乌撒为部名,至元十年(1273)归附。十三年设乌撒路。十五年为军民总管府。二十一年改军民宣抚司。二十四年升乌撒乌蒙宣慰司。治今贵州威宁。辖境东至今贵州赫章,南邻云南宣威,西至云南永善、彝良、昭通、鲁甸、巧家、会泽、东川等地,北至云南威信、镇雄。居民有罗罗(今彝族)、苗等少数民族。
土司名。即乌撒乌蒙等处宣慰司。元置。属云南行省。初名巴凡兀姑,后名巴的甸。所辖部六:乌撒部、阿头部、易溪部、易娘部、乌蒙部、閟畔部。其东西又有芒布、阿晟二部。乌蛮之裔折怒强大,尽得其地,因取远祖乌撒为部名,至元十年(1273)归附。十三年设乌撒路。十五年为军民总管府。二十一年改军民宣抚司。二十四年升乌撒乌蒙宣慰司。治今贵州威宁。辖境东至今贵州赫章,南邻云南宣威,西至云南永善、彝良、昭通、鲁甸、巧家、会泽、东川等地,北至云南威信、镇雄。居民有罗罗(今彝族)、苗等少数民族。
即白石垒。本名白石陂,在今江苏南京市北金川门外幕府山南麓。东晋咸和三年(328)陶侃讨苏峻,因白石险峻,即于此筑垒;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文帝阅武白下;泰始二年(466)晋安王子勋举兵寻阳,其将孙
今河南巩义市东南洛河支流。《资治通鉴》:隋义宁元年(617)李密取兴洛仓,刘长恭帅东都兵讨之,渡洛水,“陈于石子河西,南北十余里”,密“陈于石子河东”,大败隋兵,即此。
前328—前307一作秦悼武王。战国时秦国国君。公元前310—前307年在位。名荡。秦惠王之子。即位后逐张仪、魏章赴魏。秦武王二年(前309)初置丞相,以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有“通三川,窥周室”之
官名。北魏置,西魏沿之。为统兵武官,位在都督下。亦可作为起家官。
1381—1437明浙江天台人,字希文。永乐进士。历官御史、福建佥事,民呼鲁铁面。英宗时擢右佥都御史,奉命捕蝗于大名,还以病死。著有《葩经或问》、《礼记日抄》。鲁褒 西晋南阳(今属河南)人,字元道。以
南宋福建莆田人,字耕道。乾道进士。授善化尉。曾同朱熹共师事崇安刘子翚。常与朱熹论“格物穷理”诸问题,认为先有所“见”,然后有所“知”。后师事张拭,因敢直言,为拭器重,举为幕僚,卒于连江县令任上。
官名。三国魏置,以久任散骑常侍者担任。南朝梁亦置,以散骑常侍功高者担任,与散骑侍郎高功者对掌集书省禁令,纠察非违。
?—350晋宗室。字公寿。闵王司马承子,袭爵谯王。王敦之乱,父承为荆州刺史王所杀,以年小获免。咸和中,拜散骑侍郎,累迁屯骑校尉、中书、黄门侍郎。褚裒将赴江州刺史之任,饯
宋末元初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西南)人。吕文德弟。初隶赵葵,为骁将。咸淳三年(1267),以功累擢知襄阳府兼京西安抚副使,抵御蒙古阿术、刘整围攻,坚守襄阳达五年之久。九年,受元阿里海牙招降,以襄阳附元。
1693—1751清汉军镶黄旗人,字觐臣,号时斋。康熙末以貲入官。雍正初擢楚雄知府,为总督鄂尔泰所赏识。曾主持云南铜厂事务,整顿旧矿,复开新矿,铜产大增,足供铸钱之用,因而停购洋铜。旋授云南巡抚。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