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储仓
宋高宗时,分别在临安府(治今浙江杭州)、建康府(治今江苏南京)、镇江府(治今江苏镇江)和四川设立,储粮几百万斛,以备水旱灾荒。
宋高宗时,分别在临安府(治今浙江杭州)、建康府(治今江苏南京)、镇江府(治今江苏镇江)和四川设立,储粮几百万斛,以备水旱灾荒。
①(1823—1901)清安徽合肥人,本名章铜,字少荃,晚年自号仪叟。道光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得曾国藩赏识。咸丰三年(1853),回籍办团练,对抗捻军和太平军。八年至江西入曾国藩幕,襄办营务
①(?—前148)汉景帝长子。景帝前四年(前153),立为皇太子。七年,废为临江王。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坐侵太宗庙壖垣为宫,召至中尉府责讯,即自杀,国除为南郡。②(1360—1420)明淮安宿迁
即“苏莫遮”。
688—742唐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字季陵。豪爽任侠,击剑悲歌。历任衡水主簿、文安尉。与王昌龄、高适齐名。诗以描写边塞风光著称,意境阔大,感情豪放,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存诗仅六首。以《出塞》(一
无具体职掌散官之泛称。
即“丁零”。
官署名。据《汉书·地理志》,九江郡置,职掌陂湖之利。
蒙古语。元代汉译为“汉儿”或“汉人”,指原金朝统治地区的各族人。
西汉景帝三年(前154)置。治今江苏扬州市西南四十六里。属江都国。武帝时属广陵国。东汉属广陵郡。三国废。西晋太康六年(285)复置。仍属广陵郡。东晋省。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复置。《水经·淮水注》
书名。明西藏阐化王扎巴坚赞撰。本文一篇,附录十一篇。成书年代不详,一说宣德六年(1431)。此书历叙朗氏家族起源的神奇传说,记载该家族近三十名僧人游方、建寺、传法及与王族和各地首领交结的主要事迹。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