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銮仪卫

銮仪卫

官署名。清朝掌管帝后车驾仪仗之机构。顺治元年 (1644) 承明制置锦衣卫,设指挥使等官。二年 (1645) 更名銮仪卫。四年罢指挥使等官,设銮仪使、冠军使等。五年定为正二品衙门。掌供奉帝后祭祀、朝会、出巡、大阅时之卤簿、仪驾。设掌卫事大臣一人,总领卫事; 銮仪使,满洲二人,汉军一人掌卫之日常工作。所属机构有左、右、中、前、后、驯象等六所及旗手卫,分掌车驾、盖伞、旌节、斧钺、吾仗、饲象、乐器诸项。各置冠军使、云麾使、治仪正、整仪尉等以领之。此外,尚有办事章京、主事、经历等官,协助掌卫事大臣及銮仪使工作。宣统元年(1909)因避帝讳,改称“銮舆卫”。


官署名。清顺治二年改锦衣卫为銮仪卫,掌供奉乘舆秩序卤簿,辨其名物与其班列。其长官称掌卫事大臣,正一品,下设銮仪使,其属有左右中前后五所和驯象所、旗手卫,以及銮舆、驯马、擎盖、弓矢、旌节、旛幢、扇手、斧钺、戈戟、班剑十司。宣统元年,避帝讳,改銮仪使为銮舆使。见《清史稿·职官四·銮舆卫》、《清文献通考·职官十·武职》。

猜你喜欢

  • 前锋监军

    官名。东晋置。《晋书·钟雅传》: ”苏峻之难,诏雅为前锋监军、假节,领精勇千人以距峻。”参见“监军”。

  • 府儒学教授

    学官名。金始置府学教授,元沿置于散府,秩从九品。明清亦置,明制秩从九品,清制秩正七品,掌府学生徒训迪之事。参见“教授”。

  • 土百长

    武职土官名。清制,青海地区置二十六人:设于黄河、大江、雅砻江、澜沧江、怒江各地;西藏置五十二人:分布在喀喇乌苏河南岸各地。

  • 兼理监察的中央行政职官

    《旧唐书·职官志二》记尚书省左右丞的职掌之一是:“御史有纠劾不当,兼得弹之。”此为唐代以行政长官监督监察机构的措施,使监察制度更趋完善。

  • 物料库

    官署名。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改供备库为内物料库,掌供给尚食及内外膳羞以米、面、饴、密、豆等食料,设监官二人,以三班使臣及内侍充任。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又改麸面库为外物料库,掌供给

  • 廱太祝丞

    官名,也写作“雍太祝丞”。西汉置,佐太祝令读祝及迎送神灵。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奉常》,参看“廱太宰”、“廱太祝令”条。

  • 山东盐使司

    官署名。金朝置,掌管山东食盐产销。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四月,益都、滨州两盐司合并为山东盐司,二十一年与沧州及山东各务并为海丰盐使司。二十五年以后,产盐之地共设七司,本司为七司之一。设使(正五品)

  • 编修中书条例司

    官署名。北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置,掌清理中书政务,以为变法之准备,设看详、同看详及编修官。八年罢。官署名。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置,掌编修中书条例。八年(公元1075年)罢废。

  • 诏式

    文书名。清朝内阁撰文中书所起草的诏书定稿。系用折纸誊写,并在折面上书“诏式”二字,以便进呈皇帝审定。

  • 表奏议司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大理寺置,掌拘催详断案八房断议狱案,兼管旬月申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