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总管府府仓
官仓名。元置,掌粮储之事,设大使、副使各一人。
官仓名。元置,掌粮储之事,设大使、副使各一人。
官署名。两汉隶少府,设令、丞。两汉管理宫廷金钱、衣服及刀剑、玉器等珍玩的库藏、出纳,亦称中御府。东汉掌使役宫婢制作补完宫廷所用衣服等事,又置织室丞。三国因之。西晋改隶光禄勋,掌使役工匠制作宫廷所用器玩
官名。汉朝廷尉属吏,秩百石。《汉书·儿宽传》:“以射策为掌故,功次,补廷尉文学卒史。”官名,汉置,属廷尉,掌文学事,秩百石。《汉书·兒(倪)宽传》:“兒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选诣博
官署名。明朝军事机构。其主要职责在拱卫京师守护宫禁。分上直卫亲军与非亲军卫。上直卫亲军有南、北京卫,不隶于五军都督府,非亲军卫有隶五军都督府与不隶五军都督府之别。设官品秩均与诸卫同。参见“卫”。官署名
官名。清朝工部督理街道衙门主官之一。掌本衙门之事。乾隆三十一年(1766)设,满、汉各一人,皆由工部拟定正陪,钦派充任,每年一更代。
①官名。北魏太武帝始置,为后宫妃嫔名号。②科举用语。凡乡、会、殿试取录,皆俗称中式。(1)内命妇名。北魏置,为皇帝之妾,位在昭仪、贵人、椒房之下。(2)科举考试被录取称为中式。《明史·选举志二》:“三
官场用语。唐朝吐蕃等少数民族人来归,称归明。北宋时契丹人及流落辽国之汉人、南宋时女真人来归,或溪峒首领纳土归顺,皆称归明人。归明官年二十五以上,许注授官职,添差不厘务差遣。
官名。秦置,属治粟内史,为斡官令副贰,主均输等事。汉因之,初属少府,中属主爵,后属大司农,东汉省。官名,西汉置,属大司农,佐斡官长掌均输、管盐铁、主榷酤事。
官名。①北周“司城中大夫”省称。②即唐朝兵部职方郎中,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职方郎中。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改职方郎中为司城大夫。咸亨元年复旧。见《通典·职官五·兵部尚书》。
官署名。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又称镇守海口侍卫亲军屯储都指挥使司,简称海口侍卫。设于武宗至大二年(1309),掌汉军五千,康里军二千,屯田于直沽(今天津市)海口。秩正三品。置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等职。
武官名。唐武后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以夏州都督领盐州防御使,安史之乱起,诸州当军事要冲者,至德以后均置防御守捉使,专治军事,以刺史兼任,不赐旌节; 其下有副使、判官、推官、巡官各一人。上元末改防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