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武卫将军

武卫将军

官名。三国魏置。《三国志·许褚传》:“文帝践阼,进封万岁亭侯,迁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禁兵。”权任很重。曹爽由此拜大将军,受明帝遗诏辅命。三国吴置,权任亦重。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罢,惠帝永康(300—301)中赵王伦执政时复置。东晋或置或省。魏、晋时皆四品。十六国汉、前凉、前秦、西凉、西秦、南凉、西燕亦置。南朝宋孝武帝大明(457—464)中复置,代殿中将军之任,比员外散骑常侍,权任渐轻。齐、梁、陈沿置,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三班,陈八品,秩六百石。北魏时仍掌宿卫禁军,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二品下,二十三年改为从三品。北齐时为左、右卫府次官,员各二人,佐左、右卫将军掌宫禁宿卫,从三品。北周亦置,命品不详。


杂号将军名,三国魏吴皆置,掌宿卫禁军。《三国志·魏书·许褚传》:“文帝践阼,进封万岁亭侯,迁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禁兵。”《三国志·吴书·孙休传》:“武卫将军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中军督,封县侯。”其后,晋时置时省。十六国前凉、前秦、西凉、西秦等置。南北朝也置。北齐时为左、右卫府次官,掌佐左、右卫将军主宫禁宿卫。隋沿置,与武卫大将军共主府事,领外军宿卫。唐沿隋制,为十二卫武官,位在武卫大将军之下,掌宫禁警卫与殿廷仪仗。宋为环卫官,用来封赠宗室或武臣。见《通典·职官十·左右武卫》、《宋书·百官下·武卫将军》、《隋书·百官下》、《新唐书·百官四·左右卫》。

猜你喜欢

  • 郡文学掾史

    官名,汉置,也简称郡文学,为郡的佐吏,掌郡置学校,教授诸生等,俸百石,没有固定人数。位在诸曹掾史前。掾为正,位在史前。《后汉书·杨厚传》:“门人为立庙,郡文学掾史春秋飨射常祠之。”学官名。汉武帝时令郡

  • 太子庶子

    东宫属官。秦、西汉隶太子太傅、少傅,东汉隶太子少傅,秩四百石。值宿东宫,职比郎官,无员额。别有“太子中庶子”,侍从太子左右,位在其上。三国因之,魏五品。两晋员四人,或隶太子詹事,或隶太子二傅,五品。为

  • 道试

    北洋政府于民国四、五年(公元1915~1916年)间实行学绩试验,于各道设“道试”,京兆属县试与道试相同。道试在道尹所在地举行,每二年一次。道区内中学毕业生或有同等学力、相当资者均可应试。设典试官一人

  • 幸臣

    君主宠爱之臣。《韩非子·奸劫弑臣》: “必将以曩之合己,信今之言,此幸臣之所以得欺主成私者也”。君主所宠幸的近臣。《韩非子·奸劫弑臣》:“夫奸臣得乘信幸之势以毁誉进退群臣者……必得以曩之合已信今之言,

  • 仁勇副尉

    官名。唐太宗贞观十一年 (637)始置,为正九品下武散官。宋初因之,神宗元丰五年 (1082)改官制,除少数民族人依旧除授外,余皆罢。武散官名。唐宋置,唐制秩正九品下,宋制秩正九品。

  • 行都司

    官署名。明朝陕西、山西、福建、湖广、四川行都指挥使司的简称。详见“行都指挥使司”。

  • 宰

    官名。 同“膳宰”。 一说即膳夫。 掌饮食膳羞。《国语· 周语中》: “宰不敢饩。”韦昭注: “宰,膳夫也。掌宾客之牢。”参见“膳宰”。

  • 车郎中

    官名,也简称车郎,西汉置,掌御车。属郎中令(光禄勋),其长官为车将。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参看“车郎”条。

  • 掌墓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夏采下大夫属官,掌管国家墓地,以及执行禁止立庙村碑之命,下设掌墓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司矟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武藏中大夫司矟中士佐官,正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