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漏
流外官名。唐置于太子率更寺,员额六人,秩流外四品,掌知漏刻。
流外官名。唐置于太子率更寺,员额六人,秩流外四品,掌知漏刻。
官署名,汉置,掌作器械,武帝太初元年改称考工。参看“考工”条。
蒙、元怯薛执事名。又译豁你赤,蒙古语,意为“牧羊者”。掌宫廷放牧羊群等务。
炎帝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见“炎帝”。
官名。明以翰林院、詹事府春坊经局官及国子监祭酒为经筵讲官,轮班以时进讲经史,用其中年资深而品秩尊者为日讲官。清朝合日讲官与起居注官为一,称日讲起居注官。
明清监生之一。指科举制度中,以捐资入国子监为监生者。明朝景泰元年(1450)始以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称民生、又称为俊秀。授职者仅得选州县佐贰及府首领官,若京职则光禄寺、上林苑、或边远直省,被视为异途。
官署名。清末商部所属四司之一。光绪二十九年(1903)设,掌管工艺、制造、铁路、行轮、邮电及开矿诸事。置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二人。三十二年,商部改农工商部,改为工务司,所辖铁路、邮电诸务移交邮传部。官
官名。明初户部、刑部所属山东部分置,各一人,从五品。参见“山东部”。
即太子右卫率府,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右卫率府。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宫伯中大夫左侍上士佐官,正二命。
官名。北周置。简称“司卫”。侍卫长官,掌东宫卫士,在非常时期亦可统率皇帝宿卫兵马,权任甚重。周武帝北征至云阳宫,患病,召宇文孝伯授以此职,总宿卫兵马事。分置左、右。其下设左、右司卫中大夫、司卫上士、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