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振济委员会

振济委员会

官署名。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国民党政府设置,属行政院,掌理全国振济行政事务。将振务委员会主管事项及内政部主管的振灾救贫及其他慈善事业,暨行政院难民救济总会所办事项并归办理。内部分置三处,以数字编排,称为第一处、第二处、第三处。设委员长、副委员长各一人,委员七至十一人,并指定委员中三至五人为常务委员。机关工作人员有秘书二至四人,参事二人,处长三人,科长九至十二人,科员四十至五十人,助理员二十至四十人,会计长一人,统计主任一人,因事实上的必要得聘用顾问及专门人员,并得酌用雇员。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五月十三日重新修正公布《行政院组织法》,不设振济委员会。

猜你喜欢

  • 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由蒙古侍卫总管府改立,掌编入卫军的蒙古军士。成宗大德七年(1303),分为左、右翊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 学部左丞

    官名。清末学部之职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左、右各一人,正三品。佐尚书、侍郎管理全部事宜,并分别各司事务,稽核五品以下各职员功过。

  • 军医总监

    北洋政府设置。(1) 陆军同等官。其军阶为中将,总掌陆军医疗事务。(2) 海军同等官。其军阶为中将,总掌海军医疗事务。

  • 西南面都统军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统领西南边兵马。

  • 内工部

    官署名。清初内务府所属机构。顺治十八年(1661),重立内务府,改惜薪司设。掌理宫庭缮修工程事务。设郎中三人,员外郎六人,无品级库掌十二人,八品催总一人,库守五十九人,分司其事。康熙十六年(1677)

  • 中卫都指挥使

    官名。元置, 见“右卫都指挥使”。

  • 道侔伊吕科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属吏治类科目。先天元年(公元712年)诏举,张九龄及第。

  • 六率

    (1)北周时左右宫伯所统率的宫廷卫士之长。其名称和执掌如下:左右虎贲率,掌虎贲之士;左右射声率,掌射声之士;左右骁骑率,掌骁骑之士;左右羽林率,掌羽林之士;左右游击率,掌游击之士。(2)唐置于东宫,为

  • 法一旦大

    即“法依旦达”。

  • 盐府

    官署名,三国时刘备置,掌盐铁的生产、买卖、税收等事。《三国志·蜀书·王连传》:“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盐府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