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度支使

度支使

官名。① 初为临时设置的使职。唐肃宗以战事费多,乾元二年(759) 以吕諲为兵部侍郎、平章事充勾当度支使,德宗贞元五年(789) 窦参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度支使,掌计度天下军资粮仗之用。顺宗永贞元年(805) 以后停。②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 分三司使而置,一员,掌会计天下财赋之数,每岁均其有无、制其出入,以计邦国用; 淳化四年(993) 复三司使,遂省,五年又置,真宗咸平六年(1103)罢。有副使一员,通签逐部之事。③清末东三省度支使司长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置,奉天、吉林、黑龙江各一员,正三品,主财赋; 其属有佥事、科员、一、二等库官; 宣统元年 (1909) 省黑龙江一员。


官名。宋初设此官,掌管国家部分财政收支。度支的原意是量入为出,根据收入计划支出。宋初设三司使,总管盐铁、度支、户部。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分置三使。度支使掌八案:1、赏给(给赐等),2、钱帛(百官俸禄库藏钱帛、军衣等),3、粮料(三军粮料、军校口食、御河漕运、商人飞钱等),4、常平(诸州平籴),5、发运(汴河广济蔡河漕运、桥梁、三税等),6、骑(诸坊监院饲养牛羊马畜及市马等),7、斛斗(两京仓廪廥积,计度东京粮料、百官禄粟厨料等),8、百官(京朝幕职官奉料、祠祭礼物、诸州驿料等)。见《宋史·职官二·三司使》。参看“度支”条。

猜你喜欢

  • 光监钱

    宋代科举考试的报考费。熙宁九年 (公元1076年) 每次参加科场应试,应举者除国子监三舍生外,均须交纳光监钱三贯,始得给牒应试,所收之钱充贡院和期集的费用。

  • 敏安

    蒙古语,意为“千”,或用以简称千户。

  • 三旗牛羊群牧处

    官署名。清初内府所属之机构。掌理牛羊畜牧事务。顺治十年 (1653) 置,设员外郎六人,笔帖式十二人及厩长、厩副各六人分办事项。所属有内牛圈三处,西华门外外牛圈三处,南苑供乳饼圈一处及丰台羊圈六处。康

  • 司?

    官名。西周置。 掌王旗帜。 《吴方彝》: “册令吴司��众叔金。”《逸周书 ·克殷》孔晁注: “旗色白,故字为��。”军中掌旌旗之官。西周设置,

  • 道举

    科举常科科目之一。此科惟设于唐玄宗时。据《通典·选举三》记载,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始于京师置崇玄馆,诸州置道学。其生徒应举,谓之道举。举送、课试与明经同。应道举者试《老子》、《庄子》、《文子

  • 郡光迎功曹

    北齐郡功曹名目之一。见“州迎西曹”。

  • 三司推勘公事

    见“三司推勘院”。官名。宋置, 见“三司推勘院”。

  • 右都候

    ①官名。东汉属卫尉,员一人,秩六百石。与左都候同主剑戟士,徼巡宫中,及天子有所收考,有丞一人。②匈奴官号。与左都候皆由匈奴贵族四姓中乔氏出任。见《晋书·四夷传》。官名,汉置,为卫尉属官,秩六百石,掌领

  • 司兵参军

    ① “司兵参军事”省称,参见该条。②官名。宋朝置,但仅存其名,多不除授。官名。掌武官选、兵甲、器仗、门禁、管钥、军防、烽候、传译、略猎。唐置,在府为兵曹参军,在州为司兵参军,在县为司兵。见《新唐书·百

  • 排阵使

    使职名。唐僖宗乾符 (874—879) 中,黄巢进兵江西,朝廷以宦官杨复光为排阵使,遣判官吴彦弘入城晓谕朝旨,策动黄巢归降。宋朝亦置,真宗咸平四年 (1001) 契丹谋犯境,以王显为镇、定、高阳关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