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将作大匠

将作大匠

官名。西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 由将作少府改名。亦简称将作、大匠。秩二千石,或以功劳增秩中二千石。掌领徒隶修建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工程,植树于道旁。设两丞,左、右中候,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木工)、左右前后中五校令、丞,主章长、丞。成帝阳朔三年(前22)罢左、右中候,又省左、右、前、后、中五校丞,但置令。新莽改名都匠。东汉复旧,然初不置专官,常以谒者兼领其事,至章帝始真授。设丞一员,属官减省,唯置左、右校令、丞。三国沿置。魏三品,有丞一员,领右校令。两晋南朝有事则临时设置,事讫即罢,常以他官兼领。梁、陈常置,改名“大匠卿”。北魏仍置,领将作都将、将作监等官,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二品下,二十三年改从三品。北齐、隋初为将作寺长官,从三品。隋文帝开皇二十年(600) 改寺为监,历代沿称。其长官改称将作大监,炀帝大业三年(607) 复改将作大匠,五年又改将作大监。唐初复名将作大匠,从三品。其后屡有改称,玄宗天宝十一载(752) 定名为将作大监。参见“将作寺”、“将作监”、“将作大监”。


官名,秦称将作少府,掌治宫室,有两丞、左右中候。景帝中六年改称将作大匠。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东汉沿置,俸二千石,掌修作宗庙、路寝、宫室、陵园土木工程,并种植桐梓之类于道侧。有丞一人,六百石。属官有左校令、右校令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将作少府》、《后汉书·百官志四·将作大匠》。

猜你喜欢

  • 右允

    官名。渤海国官,比唐朝尚书右丞。

  • 太子左监门

    官名。金朝宫师府置,掌东宫门卫禁钥,正六品。

  • 都尉功曹

    官名,东汉置。都尉功曹,即都尉属下的功曹,此处的都尉,指郡都尉,太守的佐官,掌郡兵、防盗贼、主治安。都尉功曹掌考查、记录下属官吏的功劳。《后汉书·张酺传》:“(王青)父隆,建武初为都尉功曹,青为小史,

  • 西台中散

    官名。北魏置。《魏书·阉官传》:“(孙小)转西台中散,每从征伐,屡有战功,多获赏赐。”为任职于中书省的中散官。五品中。

  • 国邸

    汉朝诸侯王设在京师的邸宅。《汉书·哀帝纪》: “臣 (定陶王) 愿且得留国邸,旦夕奉问起居,俟有圣嗣,归国守藩。”

  • 牧养上监

    见“牧养监”。

  • 云和署

    官署名。秩从五品,隶礼部仪凤司,设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 (1275),掌乐工调音律等务。置署令、丞、管勾各二员。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七品,后升为从五品。掌乐工调音律及部籍更番(翻)之事。元世祖忽必烈至元

  • 大同路军器人匠提举司

    官署名。元朝置,秩从五品。掌制作军器。隶武备寺。置达鲁花赤、提举各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下设丰州、应州、平地县、山阴县、白登县五甲局,各置院长一员; 丰州、赛甫丁二弓局,置局使或头目一员。

  • 勤务督察处

    官署名。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置于京师警察厅,以勤务督察长为主官,下设督察员若干人,承总监之命,专司勤务稽查报告之责。按规定,勤务督察长每月要亲自到各分区警察署和各警察队稽查二十次以上;督察员则

  • 译史

    吏名。从事笔译,设于州以上官署。辽道宗大康九年(1083),定译史迁叙等级。金制,役满一百二十个月,即可出职。元制,役满九十个月无过错,可出职。蒙古人译史出职,较色目人、汉人高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