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宗正丞

宗正丞

官名。秦、西汉为宗正副贰,秩千石,协助管理皇族外戚事务,参与审判宗室诏狱,由宗室充任。平帝元始四年(后4)改宗正为宗伯后罢。东汉复置,秩比千石。魏、晋、南朝沿置,或以他姓暂代。魏、晋、宋七品,梁四班,陈八品、六百石。北魏、北齐为“大宗正丞”省称。隋、唐、五代置为宗正寺佐官,位次少卿,员二人,掌判本寺日常公务。亦称“宗正寺少卿”。隋初正七品,炀帝改从五品,唐从六品上。唐高宗、武则天时曾随本寺改名司宗丞、司属丞,寻各复旧。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后悉以宗室充任。北宋沿置,初为五品寄禄官,别遣宗姓朝官以上知丞事,处理日常事务。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以后,又作差遣,以郎中以下兼任。如卿、少卿缺,则代理寺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单置为职事官,佐理寺务,不专用宗姓,从七品。南宋或置或省。辽朝为南面朝官,无具体职掌。参见“宗正”、“宗正寺”。


官名,秦汉皆置,俸比千石,为宗正卿之副,佐卿行职事。参看“宗正卿”条。后世多沿置。

猜你喜欢

  • 尚书左司郎中

    官名。唐初置,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左承务郎,咸亨元年 (670) 复旧称。员一人,从五品,掌受付诸司之事,举正稽违。右司郎中缺,则兼行其职。北宋前期,用为文臣叙迁之阶,不领本职,为五品寄禄官。神宗

  • 廱厨长

    官名,也写作雍厨长,汉置,掌供祭祀五畤之祭品及皇帝之膳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主爵中尉》:“主爵中尉,秦官,掌列侯。景帝中六年更名都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右扶风,治内史右地。属官有掌畜令丞。又右都水、

  • 和硕贝勒

    清入关前对八旗旗主之称呼。满族早期,贵族皆称贝勒。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其子侄八人分统八旗,封和硕贝勒。和硕,满语意为“方面”。当时八和硕贝勒亦称八“固山贝勒”,或八“固山王”,地位尊于其他贝勒,可参与议论

  • 少祝

    官名。周朝置。太祝之副。宗庙祭祀礼仪为王导引,掌祝祷。《逸周书·尝麦》: “爽明,仆告既驾,少祝导王,亚祝迎王。”

  • 鸿德苑

    汉苑名,有令一人,俸六百石。主鸿德苑。见《后汉书·孝桓帝纪》。

  • 辨验筋角翎毛等官

    官名。元置,属武备寺,员额二人,掌对于制造箭矢的原料筋角翎毛质量的判别。

  • 中亮大夫

    官名。宋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武臣及内侍阶官名,改客省使、宣庆使置,从五品。金朝为内侍阶官,正六品上。官名。宋置,详“中侍大夫”条。

  • 尚书左外兵郎

    参见“左外兵郎”。

  • 庶常

    见“庶吉士”。

  • 飞将军

    汉朝名将李广的别称。《汉书·李广传》:“广在郡,匈奴号曰‘汉飞将军’,避之,数岁不入界。”飞将军,也简称飞将,唐朝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