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主禋
明清礼部祠祭清吏司之别称。
明清礼部祠祭清吏司之别称。
官署中的杂差官吏。《宋史·田敏传》:“田敏,字子俊,本易州牙吏。”
旧时,官员遭父母或祖父母之丧,须解职,在家居丧,称守制。子为父母守制,居丧三年,丁忧二十七个月,其间不计闰,扣足二十七个月为满,然后除服。出继为人后者,为所后父母居丧。孙及曾孙为其祖父母、曾祖父母承重
吏名。宋朝枢密院承旨司置,员二人。
即“四门博士”。学官名。见“四门学”。
官名。汉代大司农的属官有平准令,秩六百石,有丞。《史记·平准书》索隐:“大司农属官有平准令丞者,以均天下郡国输敛,贵则粜之,贱则买之,平赋以相准输,归于京都,故命曰平准。”可知西汉平准令为掌管平抑物价
天子建都之地称京畿。即首都所在地及其行政官署所管辖地区。政区名。京指京城,畿指京城附近的地方,如汉代的“三辅”、唐代的“四辅”,合指京城及其附近地方。《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注引《诸葛亮集》:“曩者汉
官名。清朝职官之一种,即尚未实授之前锋侍卫。亦有额定人数。
官名。唐置,见“桂坊”。
(1) 汉代卫尉所属的低级武官。其地位高于作为士兵的卫士,见《汉书·惠帝纪》。(2)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改府兵士兵——卫士为武士。
官名,汉置,为护乌桓校尉属官,掌文书。见《后汉书·百官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