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南蛮校尉

南蛮校尉

官名。西晋武帝置,亦称“护南蛮校尉”。治襄阳。四品。东晋初省,后复置,改治江陵。十六国后赵、前燕、后燕亦置。南朝宋四品。宋孝武帝孝建(454—456)省,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复置,建元三年省。海陵王延兴元年(494)复置,明帝建武(494—498)中又省。员一人,有时并置二人。掌荆州及江州少数民族事务,统兵。在东晋、南朝地位很重要,多由地位较高之将军如车骑、安西、右将军等及南中郎将兼领,且多兼任荆州刺史或都督周围数州诸军事。立府,有长史、司马、参军等僚佐。


官名,晋武帝始置南蛮校尉于襄阳,秩第四品。元康中改为荆州刺史。南朝宋沿置,治所在江陵。

猜你喜欢

  • 太子骑官备身统军

    参见“太子骑官备身五职”。

  • 郡五经博士

    学官名。晋置,见《晋书·石季龙载记》,掌教授五经。

  • 二甲

    官制用语。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 (980)殿试,始分进士为甲、乙两等。太平兴国八年,分为三等,称三甲,其第二等称二甲。宋朝时每科所分甲数及每甲所取人数皆不固定。太宗端拱元年 (988)、二年取进士皆未

  • 太卜局丞

    官名。北齐置。太常寺太卜局长官,掌诸卜筮等事务。参见“太卜局”。官名。北齐太史署令所属,掌卜筮之事。

  • 掌玺

    官名。隋炀帝所置女官二十四掌之一,隶尚服局,置二员,从九品,与典玺佐司玺,掌内宫琮玺符节。宫中女官名。见“掌玺”。

  • 三正

    北魏地方基层行政官吏合称。一说即“三长”之别称。一说指族正、闾正、比正,与三长职权相似,设于畿内,设于畿外的则称三长。参见《魏书·太武五王列传》、《李冲传》。

  • 郎将

    官名。① “中郎将”的省称。② 隋朝诸卫府各置郎将为副贰,诸鹰扬府置鹰扬郎将、鹰击郎将为长贰,又有折冲郎将、果毅郎将统骁果宿卫。唐朝唯于亲、勋、翊三卫府置左、右郎将各一员,为中郎将之贰。宋朝为环卫官,

  • 监池司马

    官名,三国吴置,掌看守鱼池。《三国志·吴书·孙皓传》:“右大司马丁奉、司空孟仁卒。”注:“(孟仁)初为骠骑将军朱据军吏……除为监池司马。”

  • 内阁大学士

    官名。清代内阁设此官,掌钧国政,赞诏命,釐宪典,议大礼大政,裁酌可否入告。见《清史稿·职官一·内阁》。官名。明代仿宋制置大学士若干人,以殿阁为名,初设华盖、文华、武英三殿及东阁、文渊阁二阁大学士,仁宗

  • 传胪

    ①科举制度中,在殿试后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称传胪。其制始于宋,进士在集英殿宣唱名次之日,皇帝至殿宣唱,由閤门承接,转传于阶下,卫士六七人皆齐声传名而高呼,故名。② 明朝称进士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