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
①官名。战国时秦国有里典,为一里之长,简称典。《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 “匿敖童,及占(癃)不审, 典、 老赎耐。 ”②宋朝吏职名。 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前,御药院、内衣物库、新衣库、朝服法物库均设若干人,分掌有关具体事务。徽宗崇宁二年(1103)殿中省六尚局亦各置若干人,钦宗靖康元年(1126)罢。③ 官制用语。即以其他官职掌管某官署事务,称典某官署。北魏时常以内官典外朝官署。
主持、掌管,与知、掌义同。《汉书·云敞传》:“唐林言敞可典郡,擢为鲁郡大尹。”
①官名。战国时秦国有里典,为一里之长,简称典。《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 “匿敖童,及占(癃)不审, 典、 老赎耐。 ”②宋朝吏职名。 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前,御药院、内衣物库、新衣库、朝服法物库均设若干人,分掌有关具体事务。徽宗崇宁二年(1103)殿中省六尚局亦各置若干人,钦宗靖康元年(1126)罢。③ 官制用语。即以其他官职掌管某官署事务,称典某官署。北魏时常以内官典外朝官署。
主持、掌管,与知、掌义同。《汉书·云敞传》:“唐林言敞可典郡,擢为鲁郡大尹。”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乐官。掌击奏钟镈竽笙等乐器。《周礼·春官》: “眡瞭,三百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掌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掌大师之悬。凡乐事,相瞽。
省称尤异,即官吏治绩优异。凡举尤异者多升迁高级官职或增秩。汉朝皇帝常不定期地下诏举治行尤异者,以资奖励。
学官名。晋置,见《晋书·石季龙载记》,掌教授五经。
宦官名。北齐置,属长秋寺晋阳宫署。从九品上,员二人。
官名。清朝管理北运河土坝之主官。隶于坐粮厅。掌漕粮车运过坝之事。每年南漕抵通,依例移驻河干,按界稽查。所辖土坝车户初为五十名,后为二十名,嘉庆十五年(1810)全裁,事归石坝经纪。
官名。北魏秘书省属官。详见“钟律郎”。
官署名。宋代设此官署,起初专供军事警奏探报用,后来兼供朝廷和官吏所需用物资。初属御营司,后御营司废,改属枢密院。见《宋史·职官二·三省、枢密院激赏库》。
官署名。清朝户部所属办事机构。乾隆十三年 (1748) 年置,设郎中领其事。下设员外郎、主事等官,皆无定员,由本部堂官酌派。掌理旗民争讼户口田房之案,必须刑讯者,会同刑部审理。光绪三十二年(1906)
官名。隋朝尚书省吏部司勋曹(司)长官,置二员,正六品上,文帝开皇三年(583)加为从五品。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司勋郎。官名。隋文帝置司勋侍郎,炀帝改为司勋郎。掌官吏勋级。见《通典·职官·吏部尚书
官名。元朝置,为太府监长官,员六人,正三品。官名。元太府监的长官,秩正三品,员额六人。参见“太府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