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五军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

官署名。明朝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的简称,为明代最高统军衙门。明太祖初置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1380)分置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各卫所(唯锦衣卫等亲军卫、上直卫不隶王府)及在外各都司、卫所。永乐间在北京设行在五军都督府,永乐十八年(1420)去“行在”字,以在南京的五府加“南京”字,分掌南京诸卫所。各府设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五军都督府有统兵之权,但军令权操于兵部,故得互相箝制,以杜专擅。


官署名。明洪武十三年置,分领在京各卫所(锦衣卫亲军、上直卫不属王府)及在外各都司、卫所。五军为: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明史·职官五》:“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五都督府,每府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其属经历司经历(从五品)、都事(从七品)各一人。都督府掌军旅之事,各领其都司、卫所,以达于兵部。”

猜你喜欢

  • 忠义大将军

    官名。十六国前赵置。《晋书·刘曜载记》: “(刘曜)嘉(黑匿)郁鞠忠款,署使持节、散骑常侍。忠义大将军、左贤王。”

  • 廉吏

    1、廉洁奉公的官。《汉书·黄霸传》:“择长年廉吏遣行。”2、汉朝考察官吏的科目之一。也称举廉、察廉。《汉书·文帝纪》:“廉吏,民之表也。”《汉书·薛宣传》:“池阳令举廉吏狱掾王立。”

  • 钞纸局

    官署名。明朝户部宝钞提举司所属机构。洪武七年 (1374) 置。设大使一人,正八品; 副使一人,正九品; 典史一人。掌备印钞用纸。十三年罢,十九年复置。中叶后,以钞法不行,革副使。官署名。明置,属宝钞

  • 小县

    县的等级之一。见“大县”。

  • 官制用语。汉朝指官吏由中央外调地方任职,常含贬降之意。晋朝沿用,指内侍、内朝或京官调为外朝或地方官。后世亦称。汉制,由中央官外任称为出,如《汉书·冯野王传》记冯野王“为大鸿胪,有司奏野王王舅,不宜备九

  • 海道测量局

    官署名。北洋政府设置,依照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五月三十日公布的《修正海道测量局章程》规定,海道测量局设于上海,直属海军总长,主官有局长、副局长各一人,局内设总务、测量、制图、海事四股,每股设股

  • 举人

    选举制度。其称始见于汉,因由各地官吏荐举,故名。后俗称举人。专指科举制度中应贡举考试的各科士人。隋、唐时为进士科由官府特别是州、县、馆、监送往尚书省参加礼部或吏部考试者。宋朝举人登科即授官,应试不合格

  • 阉官

    官名,也写作奄官,即在宫中任职的太监,也称宦官。《后汉书·郑太传》:“(何)进将诛阉官,欲召并州牧董卓为助。”《后汉书·五行志四》:“儒说奄官无阳施,犹妇人也。”

  • 实官

    有实际职务的官职。对虚衔而言。

  • 有家

    卿大夫代称。《尚书·虞书·皋陶谟》:“夙夜浚明有家。”孔安国传:“卿大夫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