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齐州

齐州

①即中州。犹言中国。《尔雅·释地》:“岠齐州以南。”郭璞注:“齐,中也。”

②北魏皇兴三年(469)改冀州置,治所在历城县(今山东济南市)。以地为齐国故地为名。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南、淄博、长清、齐河、禹城、临邑、济阳、邹平、章丘、桓台等市县地。隋大业初改齐郡。唐武德元年(618)复改齐州。天宝元年(742)改临淄郡,五年(746)改济南郡。乾元元年(758)复改齐州。北宋政和六年(1116)升为济南府。

③唐武德五年(622)置,治所在洊安县(今广东怀集县西北)。辖境相当今广东怀集县西北部地。贞观元年(627)废。


(1)北魏皇兴三年(469年)改冀州置,治历城县(今山东济南市)。隋大业初改为齐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又改为齐州。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南、章丘、济阳、禹城、齐河、临邑等市县地。北宋政和中升为济南府。(2)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洊安县(今广东怀集县西北)。贞观元年(627年)废。


猜你喜欢

  • 平西城

    即定远城。在今陕西西乡县南十五里。东汉永建七年(132)封班超为定远侯,食邑于此。

  • 李业阙

    在今四川梓潼县西南四里长卿镇长卿村。《舆地纪胜》卷186隆庆府:李业阙“在梓潼县西五里。《旧经》云:前汉侍御史李业葬此,遭赤眉毁破,二阙临官路,其碑亦汉隶”。李业梓潼县人。《后汉书·独行传》及《华阳国

  • 平治县

    1935年改思林县置,属广西省。治所在今广西平果县北榜圩镇。1951年并入平果县。旧县名。1936年由思林县北部、恩隆县东北部、都安县西南部及果德县东北部合置,治平治乡榜圩(今广西平果县北榜圩)。因县

  • 安民亭

    在今山东梁山县东北安民山(小安山)南。《水经·济水注》:“济水西有安民亭,亭北对安民山,东临济水。”东汉建安六年(201),曹操破袁绍,就谷于东平之安民。即此。

  • 崇国寺

    在今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元至元朝就丞相托克托故宅改建,初名崇国寺 (北寺)。明宣德四年 (1429) 改名大隆善寺,成化八年 (1472) 改称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 (1722) 修缮后,改

  • 辰州

    ①隋开皇九年(589)改武州置,治所在龙㯹县(今湖南黔阳县西南黔城镇)。以辰溪为名。后移治沅陵县(今湖南沅陵县)。辖境相当今湖南沅陵县以南沅水流域地。大业初改为沅陵郡,唐武德三年(620

  • 兴城关

    唐置,在今陕西略阳县南。《元和志》卷22兴州顺政县:“兴城关,在县南五里。”在今陕西省略阳县南。唐属顺政县。

  • 渔涝

    即今广东封开县东北渔涝镇。清道光 《封川县志》 卷2: 墟市有渔涝墟。

  • 马举龙城

    在今云南富民县东南旧县。《清一统志·云南府》 引《明统志》:“乌蛮酋㱔门㱔末始筑马举龙城,号黎��甸。元至元中,立黎�ᘔ

  • 维扬

    扬州的别称。《尚书· 禹贡》: “淮海惟扬州。” “惟” 一作维。唐刘希夷 《江南曲》: “潮平见楚甸,天际望维扬。” 宋费衮 《梁溪漫志》 卷9: “古今称扬州为惟扬,盖掇取 《禹贡》 ‘淮海惟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