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青山镇

青山镇

①唐置,属苍溪县。在今四川苍溪县西三十里。为西路要冲,唐贞观中最盛。

②即今安徽六安市西南青山乡。明万历 《六安州志》 卷2 《集》: 青山湾在 “南五十里”。

③即今安徽当涂县东南青山乡。《清一统志 ·太平府二》: 青山镇 “在当涂县东南三十里青山南,路滨西湖。宋旧镇也”。

④即今江西九江市东南青山。旧属星子县,明置巡司于此。


(1)古镇名。宋置,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南青山南麓。滨湖。(2)今镇名。(1)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东北部。面积286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苗家窝堡,人口800。曾称黎明。镇以山取名。1959年设青山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置镇。主产玉米、甜菜。有林场、马场、砂石场和酿酒、农机等厂。平齐铁路、白齐公路经此。(2)在江苏省仪征市西南部,南濒长江,西接南京市六合区。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小河口,人口 4600。以境内的青山取名。1957年设青山矿区办事处,1983年改置青山镇。2000年青山乡并入。地处丘陵岗地。主产小麦、稻,并产棉花、油菜籽、花生、芝麻、大豆、麻类、毛竹、茶叶和果品。矿产有黄沙、石英砂。盛产雨花玛瑙石。有冶炼、电子管、电机、石粉、热工仪表、高温涂料、化工等厂。宁通、胥矿公路通此,有长江水运码头。(3)在浙江省临安市东部。为杭州市工业卫星镇。面积69.9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青山,人口 8000。唐末杨行密遣李神福攻杭州,与顾全武相持,神福诈发兵还,使别将设伏青山路,擒顾全武,即此。元置桃花务。明置税课司。正德中废。民国时为青山乡,1958年属亭子公社,1960年更名青山公社,1984年复乡,1985年置镇。以境内青山得名。林业发达。产稻、竹木。是临安市重点产粮区和用材林基地。有建材、钢材、皮革、化工、纺织、印染、造纸、化肥等厂。商业颇盛。杭昱公路经此。西有青山湖,为避暑佳地。(4)在安徽省金寨县东部、西淠河北岸。面积164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青山,人口 5000。因河南有山嘴壁立如削,传为崩裂而成,得名崩山嘴,以音近演为青山嘴,镇以山名。原为青山小街,响洪甸水库建成,流波䃥居民迁此。1952年设青山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镇。1992年八河、姜河二乡并入。产茶叶、蚕丝、竹木、板栗、猕猴桃和花岗石。是附近山区茶叶、板栗、猕猴桃等土特产集散地。有花岗石制品、制茶、皮鞋、纺织等厂。顾长、青道公路交会于此。(5)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西部。面积36.3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青山,人口1.8万。原名三塘岭,1954年青山煤矿矿部迁此后,改今名。1961年设青山镇,1964年并入萍乡镇,1965年复设青山镇。主产稻。有丰富优质煤和石灰石,所产无烟煤灰分较低,矿渣硅酸盐水泥质量优良。有青山等大煤矿及水泥、化工、节能灯具、平板玻璃、毛毯等厂。镇西有大城经济开发区。浙赣铁路、安源煤矿运煤专线及320国道经此。(6)在河南省罗山县西部。面积107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桥村,人口 3760。镇以原驻地青山店村得名。1961年析设青山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改镇。特产板栗、信阳毛尖茶。有银矿、萤石矿,有制砖、陶瓷等厂。公路接312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经此。(7)在湖北省崇阳县中部。面积214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青山铺,人口 5650。因处青山岩下而名。1949年分设太平、华陂、青山等九乡,属第七区。1956年合并为华陂、雷城二乡,属华陂区。1958年设立华陂公社。1984年改置青山镇。2001年蔡墩、大泉二乡并入。地处马鞍山北支、大岩山北麓、青山河下游两岸。主产稻、小麦、甘薯等,盛产茶叶、乌柏、鲜鱼。有刺绣、帆布、砖瓦、农机、制茶等厂。建有水电站。有公路通崇阳。青山水库有码头。(8)在湖北省郧县东南部。面积121.5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青树沟,人口 1040。1948年属茶店区,1956年属柳陂区,1958年属茶店公社。1975年始设青山公社,以境内青树沟和园岭山各取一字命名。1987年设乡,1999年置镇。汉水流经东北部。主产小麦、玉米、薯类,并产茶叶、龙须草等。富大理石、石灰石等矿。有汽配加工,农机维修、粮油加工等厂。有公路西接209国道。(9)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西南部。面积72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青山街,人口 2800。因驻地旁鹰山树木四季常青,故名。1950年设区,1958年改公社,1962年改区,1968年复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置镇。产稻、甘蔗、柑橙等。特产有“荔浦芋”、夏橙、荸荠。有编织、酿酒、食品加工、农机、罐头、化工等厂。名产有竹、藤编织品。为农贸集市,以“荔浦芋”、甘蔗、荸荠为大宗。323国道经此。(10)在贵州省普安县南部、青山坝子中部。面积112.4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青山村,人口 5620。清设青山汛。1932年置青山镇。1958年改红旗公社。1984年分置青山镇和金塘、新田乡,1992年合并置镇。产玉米、稻、小麦、烤烟等。有商贸、食品加工业等。普兴、普兴公路在此交会。名胜古迹有铜鼓山古文化遗址和青山清真寺。


猜你喜欢

  • 御史渠

    在今宁夏银川市东北。《新唐书· 吐蕃传》: 大历十三年 (778),“虏大酋马重英以四万骑寇灵州,塞汉、御史、尚书三渠以扰屯田”。《方舆纪要》 卷62宁夏镇: 御史渠 “在镇东北黄河外。《唐史》: 郭

  • 上簿山

    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九十里。《隋书·地理志》:庐江郡庐江县有上簿山。《清一统志·庐州府》:桐山“又名上箔山,即《隋志》庐江县上簿山也”。

  • 芮州

    唐武德二年(619)置,治所在芮城县(今山西芮城县)。辖境相当今山西芮城、平陆二县地。贞观元年(627)废。

  • 赤峪山

    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十里。《水经·渭水注》:“赤亭水出东山赤谷。”唐杜甫《赤谷诗》:“晨发赤谷亭,艰险方自兹。”即此。

  • 鲁城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瀛州。治所在今河北黄骅市西北乾符村。《寰宇记》 卷65沧州清池县“废乾符县” 条: 鲁城县“遥取长芦县北平虏城为名”。大业初属河间郡。唐乾符二年 (875) 改名乾符县

  • 黄沙渡

    在今贵州金沙县东南鸭池河北岸。明置巡司于此。

  • 洗心泉

    在今陕西汉阴县东。《清一统志· 兴安府一》 引 《 (兴安) 州志》: “县东三里有池龙沟,内有长啸崖,峭壁数十仞。明嘉靖中,有僧辟 一洞,曰朝阳洞。洞东一泉,从岩穴流出,名曰洗心泉。”

  • 咸阳桥

    在今陕西咸阳市南渭河上。本西汉所造便门桥。唐时又名咸阳桥。杜甫 《兵车行》: “车辚辚,马啸啸,行人弓箭各在腰,妻子爷娘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即此。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南渭河上。唐时因在咸阳西南、

  • 晋慈

    唐方镇名。兴元元年 (784) 置晋慈隰节度使,治所在晋州 (今山西临汾市)。寻罢。贞元四年(788) 复置为防御观察使,元和三年 (808) 又罢,以三州隶河中节度使。长庆二年 (822) 复置为晋

  • 下汤里

    一名下汤镇。即今河南鲁山县西下汤镇。明嘉靖《鲁山县志》卷1:“下汤里,去县西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