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阳高县

阳高县

清雍正三年(1725)改阳高卫置,属大同府。治所即今山西阳高县。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复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东北部、长城南侧,北邻内蒙古自治区。属大同市。面积 1726 平方千米。人口28.7万。辖7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西汉置高柳县,为代郡西部都尉治;置参合县(今县南),属代郡。东汉废参合县,末年废高柳县。北魏复置高柳县,为高柳郡治;后废。唐贞元十五年(799年)置清塞军。辽置长青县,属大同府。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长青为白登县,仍属大同府。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白登县为镇,并入大同县,寻复置县,属大同路。明洪武初废白登县,二十六年(1393年)置阳和卫,属山西行都司;三十一年在今址筑阳和城;宣德元年(1426年)移高山卫同治。清顺治三年(1646年)阳和、高山并为阳高卫,六年移大同府于此,八年移还故治。雍正三年(1725年)改阳高卫为阳高县,治今址,属大同府。1914年属雁门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区。1952年属山西省雁北专区,1993年属大同市。地处桑干河中上游。桑干河、白登河、黄水河、吾其河、黑水河流经境内。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玉米、小麦、高粱、谷子、油料作物、甜菜为主。矿产有煤、铁、石英、大理石、石灰石、铅、锌等。工业有煤炭、机械、化工、制药、建材、冶金、纺织等。京包、大秦铁路和张同、大阳公路经过县境。名胜古迹有云林寺、古城堡墓群等。


猜你喜欢

  • 杂瓦台

    在今新疆墨玉县西南扎瓦乡。清道光《新疆识略》卷3和阗:杂瓦台“一名哈拉哈什台,一百一十里至披雅尔满台”。

  • 神提渠

    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48巩县: “神提渠在县 (老城) 北三里。中低而四围高,横流为患。永乐十六年,县丞华胥开此渠而水患息。”

  • 乔山

    在今山西曲沃县北五十里,接襄汾县境。《周书·武帝纪》:“齐攻晋州,恐王师卒至,于城南穿堑, 自乔山属于汾水。”即此。古山名。又称桥山。在今山西省襄汾县东南。北齐武平中为防北周军进攻晋州,自此穿堑属于汾

  • 南澳厅

    清雍正十年 (1871) 析饶平县之隆、深二澳,福建诏安县之云、青二澳地,设南澳厅,属潮州府。治所在南澳镇 (今广东南澳县东北深澳镇)。1912年改为南澳县。清雍正十年(1732年)以饶平县隆、深二澳

  • 沙汭

    古沙水入淮水处,相当于今安徽怀远县附近一带。《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前515),“令尹子常以舟师及沙汭而还”。在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南古沙水入淮水处。《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前515年):“楚令尹子常以舟师

  • 溧洲

    即烈洲。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长江中。《晋书·桓冲传》: 太元年间,桓冲为荆州刺史,“谢安送至溧洲”。《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三十年 (453),武陵王骏讨太子劭,“军于溧洲”。皆此。又作冽洲。在今江苏

  • 桃林塞

    又作桃林、桃原、桃园。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老城以西至潼关以东地区。《左传》: 文公十三年(前614) 春,“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杜注: “詹嘉,晋大夫,赐其瑕邑,令帅众守桃林以备秦。桃林,在

  • 永泰渠

    在今湖南常德市北。《新唐书·地理志》武陵县:“北有永泰渠,光宅中,刺史胡处立开,通漕,且为火备。”在今湖南省常德市北。唐光宅中,刺史胡处立所开,以通漕运。开元十七年(729年),刺史李琎于今县西北增修

  • 东北路招讨司

    金大定初(1161)改乌古迪烈招讨司置,初治乌古迪烈部,后移治泰州(今吉林洮南市东北四家子村古城;一说在今黑龙江省泰来县西北塔子城)。承安四年(1199)徙治金山(今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东北)。泰和八年(

  • 炎亭寨

    即今浙江苍南县东五十四里炎亭镇。《方舆纪要》 卷94平阳县: 炎亭寨 “在县南、金乡卫东七里,有海口,倭贼从此径犯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