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邠州

邠州

①北魏太和十四年(490)改班州置,治所在定安县(今甘肃宁县)。辖境相当今甘肃宁县地。二十年(496)改名豳州。

②唐永徽二年(651)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

③唐开元十三年(725)改豳州置,治所在新平县(今陕西彬县)。辖境相当今陕西彬县、长武、旬邑、永寿四县地。天宝元年(742)改为新平郡,乾元元年(758)复为邠州,属西安府。清雍正三年(1725)升为直隶州。1913年降为邠县。


(1)北魏太和十四年(490年)改班州置,治定安县(今甘肃宁县)。辖境相当今甘肃省环县、华池、庆阳、庆城、合水、镇原、宁县、正宁和陕西省吴旗等县市地。二十年改豳州。(2)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改豳州置,治新平县(今陕西郴县)。属关内道。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彬县、长武、旬邑、永寿等县地。明废新平县入州。清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直隶州。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彬县、旬邑、淳化、永寿等县地。1913年降本州为邠县。


猜你喜欢

  • 红头屿

    即今台湾省台东县东南海上之兰屿。清黄叔璥《台湾使槎录》:“沙马崎头之南行四更至红头屿,皆生番聚处,不入版图。”连横《台湾通史·经营纪》:光绪三年(1877)五月,“恒春知县周有基查勘红头屿,收入版图”

  • 新嶂子

    即今河北承德县西四十五里新杖子乡。清于此设外委驻守。

  • 符离县

    亦作苻离县。秦置,属泗水郡。治所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北灰古集。《元和志》 卷9苻离县:《尔雅· 释草》 曰: “莞,苻离也。” 以地多此草,故名。西汉属沛郡。东汉属沛国。三国魏属谯郡。西晋属沛国。东晋后废

  • 荣成县

    清雍正十三年 (1735) 改成山卫置,属登州府。治所即今山东荣成市东北成山卫镇。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1925年属胶莱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48年移今治崖头。1988年改设荣成市。古旧县名。清

  • 琵琵川

    ①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为大凌河支流。《辽史·地理志》 利州阜俗县: “唐末,契丹渐炽,役使奚人,迁居琵琶川,统和四年置县。”即此。②在今四川盐源县南。《资治通鉴》: 唐贞元七年 (791

  • 析津府

    辽开泰元年 (1012) 改幽都府置,建号燕京。治所在析津、宛平二县 (今北京城西南隅)。辖境相当今河北南拒马河、大清河、海河以北,遵化、丰南、宁河以西,紫荆关以东,内长城以南地区,包括北京市辖区。北

  • 上官桥

    在今安徽天长市东南官桥街。旧属江都县, 明置巡司于此。

  • 李文镇

    北宋置,属安丘县。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北里文。近安丘市界。

  • 金庭山

    ①即今安徽巢湖市北之黄山。《方舆纪要》卷26巢县: 金庭山 “在县北九十里。即黄山也。与合肥县接界”。②即桐柏山。在今浙江嵊县东南七十二里。《方舆纪要》 卷92绍兴府嵊县: 丹池山 “旧名桐柏山,亦名

  • 梅溪

    ①南溪支流。在今浙江缙云县西部。《方舆纪要》 卷94缙云县: 梅溪 “在县西十里……汇流于南源溪”。②武义江支流。在今浙江金华县南。《方舆纪要》卷93金华府: 梅溪在 “府南十五里。源出武义县大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