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辽西郡

辽西郡

①战国燕置。《史记·匈奴列传》:“燕亦筑长城, 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秦时治所在阳乐县(今辽宁义县西)。西汉辖境相当今河北迁西县、唐山市以东,辽宁医巫闾山、大凌河下游以西及长城以南地区。三国魏时与阳乐县同移治今河北卢龙县东南。辖境渐缩小。十六国前燕移治令支城(今河北迁安县西南)。后燕又徙治肥如县(今河北卢龙县东北),属平州。北齐废。

②隋大业八年(612)置,治所在辽西县(今辽宁义县东南石佛堡镇南王民屯)。辖境约当今辽宁义县东南至大凌河口之地。后废。


(1)战国燕置,秦、汉治阳乐县(今辽宁义县西)。辖境约当今河北省迁西县、乐亭县以东,长城以南,辽宁省松岭山以东,大凌河下游以西地区。因处辽水以西,故名。其后辖境渐小,十六国前燕移治令支县(今河北迁安市西),北燕又移治肥如县(今河北卢龙县北)。北齐废入北平郡。(2)隋大业八年(612年)置,治辽西县(今辽宁义县东南王民屯)。大业十一年移治柳城县(今辽宁朝阳市)。唐武德元年(618年)改置燕州总管府。


猜你喜欢

  • 汉阳郡

    ①东汉永平十七年(74)改天水郡置,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东)。辖境相当今甘肃定西、陇西、礼县以东,静宁、庄浪以西,黄河以南,嶓冢山以北地。三国魏复名天水郡。②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置,属南秦州

  • 老洲头市

    即今安徽宿松县南老洲头。清时地属江西湖口县,有千总驻防。

  • 上明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洛平县置,属随州。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大业三年(607)属汉东郡。大业末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洛平县置,治今湖北省随州市东北。属汉东郡。大业末废。

  • 维摩驿

    明洪武十八年 (1385) 置,属维摩州。在今云南广南县西南旧莫。隆庆三年 (1569) 废。

  • 中江水

    即今四川中部沱江。《明史·地理志》 内江:“西有中江,即雒之异名。”

  • 盛京省

    即奉天省。治所奉天府 (今辽宁沈阳市)。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版 《大清帝国全图》 作盛京省。

  • 基隆市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置,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基隆市。以鸡笼为名。在台湾省本岛最北部,北临东海。面积132.3平方千米。人口39.2万。辖中山、安乐、七堵、暖暖、仁爱、信义、中正7区。市政府驻中正区。

  • 南阴平郡

    西晋永嘉后以阴平流寓置,属梁州。治所阴平县,寄治苌阳县 (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柏隆镇东北隆兴场)。南朝宋属益州。北周改为南阴平县。

  • 葛剌汤

    明代西藏地名。洪武十八年 (1385) 诏置乌思藏葛剌汤千户所,秩正五品。其地在今扎曩县境。

  • 大磉墩

    亦名大镇。即今四川中江县东南龙台镇。民国《中江县志》卷2:大镇在“治南五十里”。1964年改为龙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