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阳县
南朝宋泰始三年(467)改浈阳县置,属始兴郡。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东翁水北。南齐复改浈阳县。隋开皇十年(590)又改为贞阳县,属广州。十六年(596)废入曲江县。唐初复置,移治今英德市。贞观元年(627)又改为浈阳县。
古县名。南朝宋泰始三年(467年)改浈阳县置,治今广东省英德市东翁水北。属始兴郡。南朝齐复改为浈阳县。隋开皇十年(590年)又改名贞阳县,属循州。十六年废。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移治今英德市。贞观元年(627年)复名浈阳县。
南朝宋泰始三年(467)改浈阳县置,属始兴郡。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东翁水北。南齐复改浈阳县。隋开皇十年(590)又改为贞阳县,属广州。十六年(596)废入曲江县。唐初复置,移治今英德市。贞观元年(627)又改为浈阳县。
古县名。南朝宋泰始三年(467年)改浈阳县置,治今广东省英德市东翁水北。属始兴郡。南朝齐复改为浈阳县。隋开皇十年(590年)又改名贞阳县,属循州。十六年废。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移治今英德市。贞观元年(627年)复名浈阳县。
即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东北、四子王旗西北之腾格日淖日。清张穆《蒙古游牧记》卷5:喀尔喀右翼部“牧地有爱布哈河,塔尔浑河,合流猪为阿勒坦托辉诺尔”。
一作奇沟、祁沟。在今河北涿州市西南三十里。唐末设岐沟关于此。
北魏皇兴三年(469)置,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西南。古县名。北魏皇兴三年(469年)置,治今山西省朔州市西南。属朔州。后废。
在今山西和顺县西。 《方舆纪要》 卷43和顺县: 㟦山 “在县西八十里”。
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唐景福元年(892),“郓州朱瑄率步骑万人袭朱友裕于斗门”。即此。在今河南省濮阳市东南。《资治通鉴》:唐景福元年(892年),“朱全忠出兵击朱瑄,遣其子
①即骑田岭。在今湖南郴县、宜章县间。唐杜佑 《通典·州郡十三》 郴州: “有骑田岭,今谓之腊岭,即五岭之一。”②亦作臈岭。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90韶州: 腊岭在 “在乳源县西五
战国楚都。在今安徽太和县东北原墙镇。一说在今阜阳市北。《史记·六国年表》:楚考烈王十年(前253),“徙于巨阳”。即此。
在今河南新密市东。《金史·武仙传》:天兴元年 (1232),汴京被围,武仙自宛、邓入援,“至密县东, 遇大元大将速不䚟兵过之, 仙即按军眉山店”。即此。在今河南省新密市东。《续资治通鉴》
①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7九溪卫:马鬃岭在“卫北三十里。壁立万仞,险不可测,岭路窄小,如马鬃然”。②在今广西荔浦县东。《方舆纪要》卷107荔浦县:马鬃岭“在县东四十里。亦曰鸡冠岭。其相对
①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东巴州置,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北。《太平御览》 卷168引 《十道记》: “集州以东北有集水,因以为名。” 北周天和五年 (570) 移治难江县 (今四川南江县)。辖境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