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谷水

谷水

①一作縠水。即今浙江钱塘江及其上游兰江、信安江和江山港。

②即今浙江钱塘江支流衢江,秦汉称谷水。《汉书·地理志》 会稽郡大末县:“谷水东北至钱唐入江。”

③古获水下游经今安徽砀山县北,有谷水上承砀陂东北流来会, 自此以下通称谷水,东至今江苏徐州市入泗水。《史记·项羽本纪》:“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即此。

④即今河南渑池县南渑水及其下游涧水。东流至洛阳市西注入洛河。《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六经》:傅山“其西有林焉,名曰墦冢,谷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汉书·地理志》 弘农郡黾池县:“谷水出谷阳谷,东北至谷城入雒。”《水经·谷水注》:“今谷水出千崤东马头山谷阳谷,东北流历黾池川,……又东北径函谷关城东。……又东涧水注之。……自下通谓之涧水,为谷水之兼称。”东周王城于谷、洛二水合流处东北岸。《国语·周语》 载,周灵王时,“谷、洛斗,毁王宫”,即此。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都洛阳,曾导谷水,使东出王城北,合缠水东注为阳渠,经洛阳城(今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东至偃师市东南入洛。隋复故道。近世改称上源为渑水, 自渑池县东合涧水以下称涧河。

⑤即今湖北谷城县段之汉江。《方舆纪要》卷79谷城县:汉江“或曰汉水在县境内亦曰谷水”。


①古松江之别称。即今江苏南部及上海西部的苏州河。《水经·沔水注》 引《吴记》:“一江东南行七十里,入小湖,为次溪, 自湖东南出,谓之谷水。”《吴地记》:华亭县“地名云间,水名谷水”。云间、谷水皆松江地区之别名。

②又名砀水。在今江苏徐州市南。《方舆纪要》卷29徐州:“谷水亦在州南。《图经》:睢水自谷熟而支分,其东出者曰谷水,又东北合于泗水,故有谷泗之称。”

③即今安徽淮水支流谷河。自今河南新蔡县流入安徽临泉县南境,经阜南县南,至颍上县西之南照镇入淮。《水经·淮水注》:“(谷)水上承富水,东南流,世谓之谷水。”

④即今河南罗山县东之竹竿河。《水经·淮水注》:“谷水南出鲜金山,北流,瑟水注之。……谷水东北入于淮。”

⑤即今甘肃武威市西北之石羊河。源出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东北流经武威市,又东北经民勤县南入白亭海。《汉书·地理志》 姑臧:“南山,谷水所出,北至武威入海,行七百九十里。”


猜你喜欢

  • 高连山

    在今贵州贵阳市南二里。《寰宇记》 卷122建安县有高连山。明曹学佺 《名胜志》: “以其势高而连络天马、贵人诸山,故名。”

  • 维水

    ①即潍水,亦即今山东境内潍河。《汉书·地理志》 琅邪郡箕侯国: “ 《禹贡》 潍水北至昌都入海, 过郡三, 行五百二十里, 兖州䆮也。” 又朱虚县下: “东泰山,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维。

  • 黄旗埠

    即黄岐埠。今山东安丘市东北黄旗埠镇。

  • 孝堂山

    即古巫山。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五十里孝里铺东。《水经·济水注》:“今巫山之上有石室,世谓之孝子堂。”《寰宇记》卷13郓州平阴县:“巫山一名孝堂山。《左传》云: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即此山。山上有石室,俗传

  • 立龙河

    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广通镇西一里。《方舆纪要》卷116楚雄府广通县:立龙河“源出马鞍山下,流经城西,又北会于大河。大河在县北三十里,自府境流入,汇县境群流而西北出,流入定远县境入龙川江”。

  • 广信府

    元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改信州路置,治所在上饶县(今江西上饶市西北天津桥)。辖境相当今江西贵溪以东的信江流域地。明洪武三年(1370)徙治今上饶市。1912年废。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

  • 射江县

    西魏恭帝时置,属昌城郡。治所在今四川射洪县西北四十里金华镇。《寰宇记》 卷82射洪县:“《益州记》: 郪江滩东六里有射江。” 因名。北周改为射洪县。古县名。西魏析郪县置,治今四川省射洪县西北金华镇。属

  • 筠州

    ①唐武德七年 (624) 改米州置,治所在高安县 (今江西高安县)。以地产筠篁得名。八年 (625) 州废。五代南唐保大十年 (952) 复置。辖境当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万载、清江等县地。北宋时缩

  • 箕州

    唐武德八年 (625) 改辽州置,治所在辽山县 (今山西左权县)。《元和志》 卷13仪州: 箕州“因辽山县界箕山为名”。辖境相当今山西和顺、左权、榆社等县地及河北涉县北部地区。先天元年(712) 改为

  • 布德暗沙

    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内,位于中沙大环礁南部边缘。东距美溪暗沙1.3海里,西距波洑暗沙8海里。1947年公布名称为布德暗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