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衣渡
在今广西全州县东北十五里湘江边。清王定安 《湘军记》 卷1: 咸丰二年 (1852),江忠源进攻太平军,“急渡蓑衣渡……鏖战两昼夜……南王冯云山中炮死”。
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东北、湘江边。清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舟师由广西东进,清军江忠源设伏于此,两军鏖战两昼夜,太平军弃舟由山路入湖南境。
在今广西全州县东北十五里湘江边。清王定安 《湘军记》 卷1: 咸丰二年 (1852),江忠源进攻太平军,“急渡蓑衣渡……鏖战两昼夜……南王冯云山中炮死”。
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东北、湘江边。清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舟师由广西东进,清军江忠源设伏于此,两军鏖战两昼夜,太平军弃舟由山路入湖南境。
在今广西上林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09上林县: 周利江 “在县西南。……东流注合水”。
北周天和五年(570)置, 为集州治。治所在难江县(今四川南江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南江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废。北魏景明中置,治今四川省南江县北巴山南麓。西魏废。北周天和五年(570年)再置,治难
①即今浙江松阳县南松阴溪。《方舆纪要》卷94松阳县: 松溪 “在县西南二十里。源出遂昌县东南,流入境,经县西三十里卯山下……又东南至丽水县,入大溪”。公元1358年明胡大海攻婺州,元将石抹宜孙率车师由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青州。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三十里。大业二年(606)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八年(625)又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属青州
南朝梁置,属高州。治所在今广东电白县东。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后废为南巴县。南朝梁置,治今广东省电白县东。属高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废为南巴县。
西汉置,属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沈阳市东南二十里古城子乡。东汉改属玄菟郡。后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辽宁省沈阳市东南古城子,一说即今沈阳市旧城区。为辽东郡中部都尉治。东汉永初元年(107年)改属玄菟郡。
在今湖北英山县北。明末曾为英山县治。《明史·地理志》 英山县: “崇祯十二年徙于西北之章山,十六年又迁于北境之添楼乡。”
①北宋置,属石楼县。故址在今山西石楼县西六十五里黄河东岸枣庄子村北。金改为永宁关。②元改水澳寨置,即今福建晋江市东南永宁。明洪武二十年(1387)改置永宁卫。北宋置,在今山西省石楼县西北、黄河东岸。属
春秋时国,在今江苏新沂市南五十里㟃峿村。 《左传》: 昭公二十七年 (前515), 吴内乱,“公子烛庸奔钟吾”。即此。西汉于此置司吾县。
元至元十二年 (1275) 置,属威楚路。治所在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南郊的大寨。明初废。洪武三十五年 (1402) 复置威远御夷州,属云南布政司。清雍正三年 (1725) 改威远厅。元至元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