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甲
在今广东惠东县东南,平海镇东。明、清置碧甲巡司于此。《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归善县: 碧甲巡司 “在府东南百八十里海滨,正统八年置”。
在今广东省惠东县东南平海西海滨。明正统八年(1443年)于此置巡检司。
在今广东惠东县东南,平海镇东。明、清置碧甲巡司于此。《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归善县: 碧甲巡司 “在府东南百八十里海滨,正统八年置”。
在今广东省惠东县东南平海西海滨。明正统八年(1443年)于此置巡检司。
又作扎霍硕。清雍正十三年(1735)置。即今黑龙江省肇东市东南五站镇。乾隆《盛京通志》卷33:布拉克站“八十里至扎喀霍硕站”。
在今江西永丰县南。《明一统志》 卷56吉安府: 相石亭 “在永丰县南。宋文天祥兵败空坑,过此山时,顾石崖祝曰: 天若祚宋,愿以崖石堕塞兵路。言讫,石果堕,元兵不得进。后人因名亭曰相石”。
北魏明帝改东秦州置,治所在杏城镇(今陕西黄陵县西南十里)。辖境相当今陕西富县、甘泉、洛川、黄陵等县地。西魏改为敷州。北魏孝明帝以东秦州改名,治杏城(今陕西黄陵县西南)。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甘泉县以南、宜君
即今河北涿鹿县东南矾山镇。《金史·靖安民传》: 兴定四年 (1220),为防蒙古南略,封安民为易水公,管辖涿、易、安肃、保州及矾山寨等,“十月,安民出兵至矾山,复取檐车寨”。
即今浙江江山市西南六十二里峡口镇。清雍正十二年 (1734),移衢州府同知驻此。
即今贵州榕江县西北平江乡。《清一统志·黎平府》 “朗洞铺”条下:又有“平江铺”等皆戍守处。“平江”系侗语音译,意为江水冲积的平地。
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三十里。《清一统志·河南府一》:石淙水,“唐武后与群臣游宴赋诗于此。薛曜序云,‘石淙者俗谓之平乐涧。……’《旧志》:源出嵩山,南流经告成镇东五里,又南入颍”。
即今湖北通山县西三十二里南林桥镇。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通山县西有南林桥市。
①在今陕西子长县西北梁山。《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崩,葬桥山。” 《封禅书》 载: 汉武帝 “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上曰: ‘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 或对曰: ‘黄帝已
①在今北京市西城区后海鸦儿胡同31号。创建于元代。明、清曾多次重修。清宣统元年(1909)曾在此筹建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前身)。1939年在此创办广化佛学院。现为北京市佛学协会所在地。②北魏时建。在